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時代週刊提前出版 剖析斯諾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6-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美國《時代》週刊6月24日(提前出版)一期刊登題為《洩密的極客們》一文。文章稱,這位21世紀的「鼴鼠」不為自己手上的秘密要一分錢。他自視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崇尚個人主權和免於暴政。中國和俄羅斯間諜誘惑不了他,能激發其遐想的是網上政治哲學的點點滴滴,這種黑客心態發端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留言板,在九十年代的聊天室裡得到磨煉,最終在近些年的Reddit和4chan等網絡社區逐漸成熟。

「公眾需要確定這些計劃和政策是對還是錯。」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說。這位29歲的前國家安全局承包人在6月6日承認了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高度機密竊取活動。他向媒體爆料的文件揭示,有一個大型項目將美國國內電話通話記錄彙集成一個數據庫供反恐與反情報調查使用。另有一個名叫「稜鏡」的計劃使國家安全局得以獲取谷歌、「臉譜」和微軟等各大在線服務商的記錄,搜尋外國嫌疑人的信息。

文章稱,美國建立國家安全機構是為了保護國家免遭外敵以及外敵所招募的間諜之害。斯諾登這樣的二十幾名本土電腦極客懷著關於世界面貌的烏托邦想法擾亂了這些設想。一如越戰時期的反戰抗議者宣稱人的本性是和平而非戰爭,這些激進的技術愛好者認定,公開透明與個人隱私是自由社會的基礎。因此,隱秘與監視是通往暴政的大門。洩密者認為,面對暴政,反抗是高尚的。

在香港一家酒店的房間裡,斯諾登通過視頻訪談既自豪又帶著一絲安詳地解釋了其所作所為的原因。他把自己所揭露的監視體系稱為「十足的暴政」,並提醒注意一旦現有的防護措施消失的話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他希望促成一場公眾討論來讓信息獲得自由。

三年前,駐守伊拉克的22歲美國陸軍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為類似的大規模披露軍事和外交機密行為做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辯護。2010年,在非法向維基揭秘網發送了幾十萬份機密文件後,他寫信給一位黑客朋友說:「我希望人們看到真相,因為如果不知情,公眾就不可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談及自己的所作所為,斯諾登表示:「當你在顛覆政府的權力時,那對民主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華盛頓官方的普遍共識是,這種衝動完全錯誤,可能會導致切實的危害。美國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副主席薩克斯比•錢布利斯表示:「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這個年輕人幹的事兒會讓一些人送命。」文章稱,無論是奧巴馬的白宮還是兩黨的領袖都不太關注這些大規模數據搜集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但是,雙方似乎都渴望抓捕斯諾登並繩之以法。根據本刊的最新民意調查,公眾贊同那種衝動。但在斯諾登和曼寧所屬的年齡群也就是18歲到34歲的人群中,43%的人認為不應起訴斯諾登。

文章認為,黑客活動精神在全世界日益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年輕黑客的推動,他們越來越頻繁地以在線抗議和網絡竊取方式干擾形形色色的制度權力。「這是當前最令人樂觀的事情 在互聯網上接受教育的年輕人、也就是從互聯網接受了價值觀的那些人變得激進了,」維基揭秘網的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在與谷歌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交談時說,「這是對不問政治的技術人員的政治教育,意義非同尋常。」

還有的黑客以學術界和法律界為攻擊目標。Reddit的創辦人之一阿龍•斯沃茨在今年1月因為攻擊一台學術電腦而受到美國聯邦起訴期間自殺,年僅26歲。他從一個美國法院計算機系統下載並公開了成百上千萬份聯邦法院文件,以此抗議按頁數收費瀏覽。他被捕的原因是試圖從麻省理工學院收費極高的JSTOR數據庫下載大批有版權的學術文章。他宣稱必須把信息發佈給公眾,「那些被拒之門外的人不會袖手旁觀」。

這些「讓資料免費」的抗議活動按照美國法律的規定是犯罪,但在大多數案件中,它們不是司法系統要起訴的那種罪行。當它們是以引起服務中斷的形式發動攻擊、利用虛假流量使網站過載和關閉時,它們就類似於按照第一修正案規定應得到保護的抗議活動。還有一些則承襲了這個國家最推崇的技術革命傳統。「臉譜」網站的馬克•扎克伯格侵入哈佛大學的學生身份數據庫,創立了當前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網站的前身Facemash。年輕時,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出售他的朋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制作的小盒子來糊弄電話公司從而免費打長途電話。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曾侵入早期一個電腦公司的賬號來避免為使用它而付費。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黑客活動分子逐漸圍繞比較宏大的目標 比如確保個人的網絡隱私 組織起來。一個名叫菲爾•齊默爾曼的黑客創建了一個被稱為PGP的數據加密程序,利用了一項按照美國法律被列為「軍需品」因而禁止出口的軟件技術。針對這種情況,齊默爾曼在他的一本書中公佈了他的代碼,因為印刷品出口是得到第一修正案保護的。圍繞這些努力不斷壯大的運動催生了維基揭秘網。如今,同樣的叛逆精神仍然主導著互聯網的大片空間,滲透了斯諾登、曼寧和斯沃茨等人的所作所為。

西北大學哲學教授彼得•勒德洛著有大量關於網絡文化的著述,他說,有兩個互不相干的思想近年來聯繫在了一起。「總是有這種技術黑客精神,它大概是奉行自由論的,它與這種反獨裁主義政治衝動相碰撞。把這兩樣東西混到一起,那就猶如野火。」「匿名者」組織的口號是「我們人數眾多」,「我們不寬恕,不忘記。等著瞧吧。」現在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回應。

斯諾登洩密幾天後,由86個團體 包括網絡社區4chan、Reddit和BoingBoing 組成的聯盟在發給國會的公開請願書上簽名,稱國家安全局的計劃是「違反憲法的監視」。白宮官網上的一份請願書要求奧巴馬赦免斯諾登,三天內就有6萬人簽名。已有64年歷史的喬治•奧威爾反極權主義小說《1984》熱銷。通常為自由派候選人籌資的進步變革競選委員會為斯諾登設立了一項辯護基金。

連長期以來在政治立場上傾向於自由論的硅谷巨頭們也不甘落後。就在斯諾登爆出谷歌、「臉譜」和微軟都是「稜鏡」計劃的合作者後不久,這些公司全都請求司法部允許更完整地披露他們與法庭之間此前一直保密的合作。原因是:這些公司長期以來崇尚自由試驗和盡量減少對互聯網的監管,他們不想砸自己的牌子。

文章認為,政府可能會把斯諾登當成冷戰間諜一樣對待,認定他謀求暗中破壞他仍宣稱為之效勞的國家。美國司法部已經著手調查對加密信息的洩露,這是標準的間諜起訴的前奏。在曼寧洩密後,美國情報界、國務院和軍方曾嘗試改造他們的程序來確保不再發生洩密事件。新安裝的絆網可探查大規模下載加密信息的行為、監督軍用工作站和更好地對保密信息進行區分。顯然,他們還需採取更多措施。

與此同時,隨著年輕人在互聯網叛逆文化中長大成人,隨著像斯諾登這樣有原則的殉道者激發民眾的無限遐想,發生更多洩密事件的威脅可能會增加。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的教授加布麗埃拉•科爾曼即將寫完一本關於「匿名者」組織的書,她說:「這些反響通常會引起政治運動和獻身精神的深化。我覺得我們正處於這個新時代的起點。」

「深喉」斯諾登
      責任編輯:李可為
德媒因斯諾登事件批評德國是懦夫      [2013-07-10]
外媒稱斯諾登早料被華府妖魔化      [2013-07-10]
中美高層再聚首 斯諾登或成焦點      [2013-07-10]
斯諾登未正式接受赴委內瑞拉避難      [2013-07-10]
斯諾登接橄欖枝 將赴委國避難      [2013-07-10]
崔天凱:望美澄清斯諾登披露情況      [2013-07-10]
斯諾登最終歸宿或取決於大國間政治較量      [2013-07-10]
崔天凱接受CNN採訪談斯諾登      [2013-07-09]
斯諾登發聲:美重點監控金磚五國      [2013-07-09]
美報:中俄護斯 形成反美新軸心      [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