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金融時報:剷除網絡空間的「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針對一名女權活動人士在社交網站推特上受到惡意言論攻擊、侮辱和威脅,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登專欄作家海倫·劉易斯的評論說,惡意言論已成為網絡空間的「惡」,如不遏制將破壞網絡環境。

據新華網報道,女權活動家卡羅琳·克裡亞多-佩雷斯被網上言論惡意攻擊,引發了英國社會的關注。

克裡亞多-佩雷斯說服英格蘭銀行將女作家簡·奧斯汀的肖像印在10英鎊紙幣上,為此她不斷收到許多人通過電子郵件或推特發來的謾罵和侮辱,有網民甚至威脅要強姦她,還試圖查出並公開她的住址。

對此,《金融時報》的評論說:「互聯網可能變成一個恐怖之地。即使是在最受尊敬的主流新聞網站上,互聯網似乎也能引出很多人心中的惡:公開評論和社交媒體常被現實世界中罕有耳聞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言論污染。女性在互聯網上遭到接二連三的謾罵更是家常便飯—通常是有關謀殺或強姦的威脅。而且有些時候這些威脅並非來自一兩個陌生人,而是一群烏合之眾。」

文章稱,網上惡意言論是「網絡暴力」或「網絡騷擾」。並認為,社交媒體的普及降低了「網絡暴力」的成本。此外由於互聯網具有匿名性,網上惡意言論不會影響現實的人際關係或就業前景,因此一些人就變成了「網絡暴民」。

文章說:「這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互聯網所帶來的最大好處之一是它使世界各地的廣大群體之間能夠互相對話,並將來自大眾的信息、志願者和資金匯聚在一起。但只要相對較少的幾個人就能摧毀這種匯聚效應。」

文章認為,社會譴責和恰當的監督管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人欣賞他們的行為,一些人將就此罷手。而其他人將逐漸認識到,騷擾和威脅不會因為發生在網絡世界而變得合法。在他們點擊"發送"鍵前,一種突然生出的自我保護本能將阻止他們這麼做」。

      責任編輯:賀頓
學者董良傑涉網絡造謠被異地帶走      [2013-09-13]
馬英九批王金平案句式在網絡爆紅      [2013-09-12]
廣西依法整治網絡謠言亂象 情節輕微也要警告罰款      [2013-09-11]
中國法院網: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打擊網絡謠言      [2013-09-11]
白巖松評網絡謠言司法解釋:不放過不濫用      [2013-09-11]
潘石屹談潘幣事件:網絡須建規則      [2013-09-11]
新京報:要給公民「說錯話」空間      [2013-09-10]
教授談網絡謠言入刑:轉發的也算      [2013-09-10]
兩高:網絡舉報部分失實不入罪      [2013-09-09]
兩高關於網絡誹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發佈會實錄      [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