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邵逸夫90歲時迎娶67歲「六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1-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邵逸夫與方逸華的結婚證書

    放大圖片

年輕時候的六嬸方逸華

【文匯網訊】六叔是誰?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寧波鎮海人,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邵行銀,邵家八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六,故人稱「六叔」。

據人民網報道,內地遍地都是的名叫逸夫樓的建築大都是由他捐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他幾乎年年捐出過億元,到今天,他合共同捐出三十幾個億,他常對人施恩,比如當年幫助顧嘉輝留學美國,不但做了他的擔保人,還照顧他香港家人的生活,一個月給五百塊讓他安心讀書,但做公司卻極為小氣,幾乎到了錙銖必究的地步,從邵氏時代到TVB時代,他手下的藝人從來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資,低到讓人笑話,他也不管,因為他算得精,你們拿著低工資好賴混個臉熟,那不是也有了登台做秀拍廣告的機會啦。「那不是錢麼! 」TVB的主管這麼對人說。

工作狂

最多一日看9部電影,一年700多部

旗下明星無數,他縱橫香港娛樂圈三十餘年,電影王國邵氏不用說,後來成立TVB,更成壟斷,這個電視台差不多影響了絕大多數香港人四十年的生活,事業如此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什麼?也許來源於這個男人無限狂熱的工作熱情。

有人曾經問六叔,生命中什麼最重要?他答工作。第二重要呢?還是工作。

蔡瀾回憶邵老闆年輕時精力旺盛,每天只睡5小時,下午小睡一個鐘,其餘時間全都用來看電影。「最高紀錄,一日看過九部。」一年要看700多部電影,還說:「我是天生鍾意看電影。」六叔的勤力出了名,事業這麼成功,他還是一樣謙虛:「我很勤力,又有運氣,相士說我發財是因為我是木型,瘦瘦高高像一枝木。」

當然,六叔最牛的還不是這兩點,而是他70歲時還有40歲時的容貌,八十幾歲還能擔任上市公司主席,快一百歲的時候還愛拉著港姐的小手說「你好白淨」——真正的異人。所以很多人樂於追蹤他的回春術,從前他常吃人參,一年要吃四支上好人參,當時的人參價格就高達幾萬元一枝。自從1977年他拜師練氣功後,就停止進食人參,每天清晨5時半起床後鍛煉2小時,他練氣功後「身子變得輕」,而且「一練,三分鐘之內一身都熱了」。

除了早睡早起練氣功,他平時生活非常規律,簡單樸素,不講究名牌,同時,他也保持了對生活的熱情——具體來說就是對美女的熱情。他每天面對不少美艷女星,曾經傳出種種風流韻事,後來他也承認自己愛和女明星出街吃飯跳舞,「我可以說,我風流而不下流」!

愛情史

90歲時迎娶67歲「六嬸」

六叔的愛情史也很有意思,他很早結婚,在新加坡時期他認識了富商之女黃美珍。黃當時是新加坡另一富商余東璇的女友,余東璇聽說此事後居然玉成,1932年,邵黃聯姻,余東璇隨即還送來50萬元大禮,邵逸夫與元配黃美珍育兩子兩女。對於這位妻子,邵逸夫讚美有加,說她是生命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樣樣都好,回到家裡我沒有麻煩」。

和這位結髮妻子一直並存的,還有另一個女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方逸華,人稱「六嬸」。這位奇女子從一介歌女到今時今時權傾一時的電視女王用了整整72年。

當方逸華還叫蒙娜的時候,她是一個上海一名李姓歌姬的女兒,女承母業,抗戰勝利後,上海的歌星們紛紛奔赴南洋賺快錢,此時的蒙娜年方十八,「人既出落得標緻動人,歌也唱得甜潤嘹亮,當年為一個旅行歌舞團所羅致,聘伊參加遠赴印尼演唱,初試啼聲便已一鳴驚人,是年冬月,她又應邀轉道新加坡的歌壇主唱,因為她底歌聲情感充沛,而又賦性溫柔,深得人緣,歷時三載,依然盛況不衰……」這是當年黑膠唱片上對蒙娜的描述,事實上,就是那幾年,18歲的蒙娜遇上了新加坡夜總會的年輕老闆邵逸夫,一曲《花好月圓》讓兩人相見歡。

「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生命之光……」這是《洛麗塔》開頭的一句著名獨白,說到底,也許每一個事業成功生活順利的男人總歸會在他的四十多歲時遇上他的洛麗塔,也許每一個情竇初開的洛麗塔都會愛上如父如兄的亨伯特,於是一出老戲「一樹梨花壓海棠」就上演了。梨花來了,海棠當然難受,何況這樹海棠還根深葉茂,在兩個女人共存了八年之後,1956年,邵逸夫孤身從新加坡來香港地區主政邵氏——他的妻子兒女沒有來,這一行動的本身,也許就意味著一種選擇,邵逸夫子女緣薄,親戚情淡,直到2004年他的侄兒在談到邵逸夫的兒子邵維銘會不會去香港替父親打理生意時,還淡淡地說:「香港的生意早有MonaFong打理啦!不用維銘去香港。」而邵維銘則很坦率:「我不會回香港,為什麼要回去?」

從此,邵逸夫就只有蒙娜。最主要是蒙娜只有邵逸夫。

蒙娜來香港之初是在各大夜總會獻唱,甚至在電視台擁有自己的歌唱節目,名聲日隆。事實上,在寂寞香閨的名歌女身後有神秘男人的蔽護。檔案顯示,當時的蒙娜是以邵逸夫「妾室」的身份進入香港,事情到這本無新意,無非又一個金絲雀的故事。

邵逸夫與方逸華相守近半個世紀

2007年10月4日,香港邵氏電影王國的「王者」邵逸夫迎來了一百歲生日;而2007年,也是邵逸夫到香港主持邵氏公司大局的五十週年的日子,是《獨臂刀》上映四十週年的紀念日,更是邵逸夫與夫人方逸華註冊結婚十週年……

而邵逸夫與他的邵氏王國,見證了香港電影從五十年代的起飛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逐漸繁華,儘管也在八十年代後期香港電影的繁榮階段時激流勇退,但偶爾的投資製作,卻是從某個側面見證了香港作為亞洲電影王國的沒落。

邵逸夫,一個時代的傳奇,而邵氏電影,也永遠的銘刻在香港電影的史冊裡,熠熠生輝,就如張徹在《張徹回憶錄·影評集》中所說,「邵逸夫在香港的電影史上很重要,香港的電影史可說由他改寫!現在的電視史上也占重要篇幅」。

直到了1966年,事件有了質的轉折。在香港,在她跟了他18年之後,她以文員的身份進入邵氏,從採購部做起,最後做到高層,她是他的左膀右臂,她幫他建立電影帝國,她勸他進入電視行業,他勤力,她比他更勤力,他嚴厲,她比他更嚴厲,他不願出面的事,由她出面,他為人順和,從不出惡言,所以需要黑臉的事情,都由方小姐出面,他倆一起並肩博殺五十多年,一直分開居住,兩個人各有各的居室,只在週日相聚一下,最後,102歲的他將事業托付給了79歲的她——這看起來荒謬,其實很正常。這麼多年,她不僅是妾室,還是妻子,更是助手,夥計,以及拍檔。

1997年,當六叔的妻子去世十年之後,90歲的他和67歲的她終於在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她一再澄清「我和老闆結婚,不是為了他的錢,因為我們將所有的錢都捐去基金會了」,而他則高聲說我要給方小姐幸福——我想這就算是一種愛了吧!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兩個那麼精明那麼厲害的人終於用時間和空間證明了愛的存在——她知道這個男人最大最終的戀人其實是他的事業,她就愛這事業愛得比他還深還切,像查小欣說的:「她對他傾慕、感激、欽佩,而不是依賴、乞寵。一個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終會給她名分,因為門當戶對了。」

六叔六嬸的故事,往俗裡說是一部「史上最長的二奶上位記」,往雅裡說「女強人忍辱負重勱志寶典」,但實際上,可能不過是一個舊式女人愛上一個舊式男人的老套故事,這個故事只是告訴我們,其實任何一種關係都可以不落俗套——那只在於,你最終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至1987年5月,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2000年,馬來西亞的「天映娛樂」斥資4億港元購入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碼復修。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勳。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KNIGHT BACHELOR,賜予爵士銜頭。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1998年,獲特區政府頒發的GBM勳銜。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模仿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第一屆的數學獎得主是陳省身;天文學獎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簡悅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5年中期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邵逸夫的髮妻為黃美珍小姐,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而黃於1987年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小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證冊再婚。

有錢、有名、有美相伴,六叔的百歲經歷近乎完美。但對港人而言,他不應僅僅是一個傳奇。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他所展現出來的勤力、敬業、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均值得香港新一代富豪效仿。

不久前,本港傳媒評選娛樂圈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六叔位居榜首。這不僅是因為他是本港『娛樂圈明星』中惟一年齡過百的人瑞,更重要的是他所執掌的TVB王國是目前亞洲最大中文節目內容的供貨商,在本港有著近乎壟斷的競爭態勢;『邵氏出品』的影響力,甚至在港資還未全面啟動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滲入內地,TVB製作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電視劇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內地引發了萬人空巷的盛況,至今仍被一代人奉為「經典」;香港演藝圈的「黃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等等。

不僅如此,邵逸夫對推動香港電影的發展亦功不可沒,他可以被視為是華人電影史的「活古董」。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他與幾位兄長聯袂稱霸整個東南亞的電影市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地擁有110多家電影院和9家遊樂場。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攝制完成第一部有聲片《白金龍》,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新紀元。

由邵逸夫獨掌大權的局面始於上世紀60年代。1957年,他隻身赴港『創業』,一年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產了1000多部電影;在日本、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00多個發行網點,專門放映邵氏公司拍攝的中國影片;當年風靡亞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凌波等無不出自邵氏門下。

可以說,邵逸夫締造了香港影視的黃金時代。在香港的文化史上,他是一個即使再過一百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標桿性人物。

邵逸夫仙逝
      責任編輯:問天
內地學生憶邵逸夫:人已去 樓仍在      [2014-01-07]
邵逸夫時代TVB經典劇集盤點      [2014-01-07]
邵逸夫去世 誰將成為TVB新主人?      [2014-01-07]
香港TVB榮譽主席邵逸夫逝世      [2014-01-07]
邵逸夫逝世 曾獲英女王冊封爵士      [2014-01-07]
邵逸夫時代TVB經典劇集盤點      [2014-01-07]
邵逸夫仙逝 各界人士齊表悼念      [2014-01-07]
邵逸夫曾因觀念保守錯失李小龍      [2014-01-07]
邵逸夫與邵氏:一代香港電影傳奇      [2014-01-07]
邵逸夫避爭產 早立遺囑分百億財      [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