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英國《金融時報》今日刊載百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帕特裡克·茲韋費爾為該報撰寫的文章,題目是《世界即將迎來人民幣時代》。
據新華網報道,文章說,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不久前在訪問上海時表示:「中國的貨幣,即人民幣,目前的市場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在我有生之年,人民幣將變成幾乎和美元一樣無人不知的貨幣。」
初看之下,這一預測似乎不太現實。人民幣很難說得上是一種全球投資貨幣,在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所佔的份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人民幣地位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國際金融圖景的深刻調整。
但人民幣目前的演進速度之快引人矚目。作為交換中介以及計賬單位,人民幣將在3年內取得國際地位;而在10之內,人民幣或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
可以看出,人民幣在很多領域的地位都在日漸上升。第一個領域是貿易。歷史表明,在全球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國家,其貨幣將逐漸發展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鑒於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人民幣目前的發展勢頭有對其有利。人民幣已是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貨幣,近期還取代歐元成為了國際貿易融資領域使用第二多的貨幣。
因此,人民幣在未來3年內成為一種重要貿易貨幣的條件已經成熟。屆時,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規模應當佔到國際貿易總量的約5%,較2012年時的比重增長了4倍。
人民幣轉型為國際投資貨幣的進程同樣也在加快。這一進程的催化劑來自金融改革以及資本市場擴張。根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公佈的方案,中國計劃拉長國債的收益率曲線,並打造一個能夠滿足國內外多種類型借款方和投資者需求的資本市場。這一動態,加上未來人民幣匯率交易區間有望拓寬,應有助於增強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投資工具的公信力。
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規模現已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過去3年中,中國債市中流通的國際債券規模增長了約800%,美國的麥當勞、卡特彼勒等外國發行方也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融資。
雖然當前中國債市基本不對國際投資者開放,但習近平推行的改革表明,這種局面將在短期內發生變化。因此,在未來5年中,人民幣有望與歐元和美元一道,成為國際債券市場中的三大發行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