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繁榮令其軍事崛起黯然失色。但近來年中國軍事裝備及組織在質量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新水平,解放軍已經成長為一支完全現代化的軍事力量,有能力打一場技術先進戰爭,並向遠離中國邊境的地方投射力量。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Russian Council」網站報道,16日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瓦西裡·卡辛發表文章稱,自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期以來,中國武裝部隊一直處於根本性的變革當中,可能這種變革是中國整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將重新定義解放軍武裝部隊,令其與以往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一支以數量為基礎的武裝部隊。過去解放軍兵力主要由農民構成,通過在人數上壓倒敵人和迅速動員來確保國家防禦。相反,中國正在努力發展在訓練與裝備上能夠媲美美日軍方的高科技武裝力量——這些國家被認為是其主要的潛在敵人。
新生的中國軍隊將能夠利用藍水艦隊、戰略航空軍事運輸和強大的空軍,向全球投射力量。目前中國正在採購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伊爾-76重型軍用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還正在自主研製運-20重型運輸機,著力打造一支約百架重型運輸飛機,從而獲得把一個步兵師空運至全球任何地方的能力。解放軍轉化成新一代作戰力量的最後期限定於2020年,此後中國將繼續構建自身作戰能力。北京計劃到2020年實現「重大現代化成功」,到2050年建成一支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打贏戰爭的武裝力量。
新生代解放軍官兵受教育程度高
中國的社會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解放軍戰士出身於龐大家庭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如今,解放軍大部分現役官兵都是響應「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政策的獨生女子,許多官兵來自城市。這種社會變革就需要改變對待及管理人力資源的方法——材物質保障、積極性、管理方式以及訓練方法。中國高層認為這種新環境既會催生問題(嬌生慣養或紀律性不強),也會提供機會(更高教育水平、更積極主動)。今天的解放軍戰士更適合操作現代武器系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更專注於自身命令,儘管事實證明新一代解放軍戰士要比過去更難適應軍營生活。
解放軍軍官幹部的組成也與以往不同,受益於中國1998年以美國預備役軍官訓練營系統為基礎開發的特別訓練項目,目前有更多大學生參軍入伍。早在2000年,在特別訓練項目開始之初,中國領導人希望到2010年時年徵兵總數中大學畢業生所佔比例超過60%。目前該目標還沒實現,2009年該數字僅有30%,直到現在也只是稍顯增加。除受教育程度及文化背景提高外,中國軍方的薪資和生活條件也都有所改善。解放軍還推行了全新人壽健康保險計劃,大幅度提高了對軍人及其家庭的社會保障,直到不久前,這還是一個大問題。至少自本世紀前十年以來,軍人工資增幅就超過了國家平均水平。從2006年到2011年,軍官的月薪已經翻了不止一番,達到了6373人民幣,約合840美元。但與此同時,這種收入還並不完全能與私營企業相競爭。
目前北京正在重新調整武裝部隊結構,陸軍及空軍團及師級部隊正逐漸取消。目前解放軍的作戰訓練主要側重於利用計算機化系統進行武器及軍隊間協同作戰訓練。目前中國武裝部隊還在採購精確武器,部分原因是為了改善過時系統的性能,例如為火炮採購122毫米和155毫米增程制導彈藥。就空軍而言,飛行員訓練增加了飛行小時數(戰鬥機飛行員年飛行小時數平均增加200小時),以及側重發展飛行員在無地面援助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的能力。
縮短與先進國家國防技術差距
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北京政府承認中國技術水平落後於工業化國家,但在2009年時這種修辭有所變化。中國武器和軍事裝備製造商在多數領域縮短了這種差距,國防科技的發展實現了一或兩代的跨越。然而,質量仍然是一個主要瓶頸,而且工資和最終品價格都在不斷提高。另外一個薄弱環節是,中國需要進口,特別是從俄羅斯進口,先進武器系統基礎組件,例如發動力、瞄準裝置等。
通過其武器出口市場的擴大,也能夠感受到中國不斷增長的國防工業潛力。近幾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主要武器供應商,多數軍售流向軍事技術合作受到限制的國家(對巴基斯坦的軍備出口量超過50%。)與此同時,某些中國系統,例如155毫米PLZ-45榴彈炮,已經非常先進,足以進軍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爾及利亞等中東等競爭激烈的市場。
在某些對全球戰略力量平衡非常關鍵的領域,例如反衛星武器項目,中國已經能夠在規模及抱負上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提並論。除對抗低地軌道偵察衛星的系統之外,中國還在發展用於對抗高地球同步軌道的措施。在導彈防禦領域,中國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研發項目,包括對一種可攔截彈道導彈的系統進行終段和中段飛行測試。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自主建造配備多用途武器系統的大規模水面戰艦的國家:052D驅逐艦。首批驅逐艦目前正在進行海試。這些驅逐艦加裝有多功能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多種類型的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和反潛導彈),還可發射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巡航導彈。中國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兩個第五代戰機項目的國家,目前兩款五代機都處於飛行測試階段。
戰略核力量大幅度提升趕超美俄
儘管中國似乎堅持其傳統的最低核威懾立場,擁有約250枚核彈頭,但其運載工具發展項目卻在蓬勃發展。因此,人們還可能會認為未來中國戰略核力量發展模式會發生變化,最初的轉變已經在眼前。直到最近,中國戰略核力量已經集中在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解放軍海軍的092戰略核潛艇事實上從未執行過戰鬥巡邏任務。運載飛機與核導彈也很少。上世紀六十年代,負責儲藏並管理核彈頭的「第22基地」劃歸第二炮兵部隊所有。
中國正在建造首批5艘094型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該型導彈將配備新型巨浪-2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國防部預計094型核潛艇最早將於今年完成處女航。解放軍海軍發揮作用的突然增強,及運載工具開始戰鬥巡邏的情況,暗示中國核武庫的使用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核武器運載工具有更多新的發展。到目前為止,解放軍已經部署了超過35枚東風-31A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還在發展多彈頭導彈。而且,東風-41重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正在進行飛行測試。其他發展項目包括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和先進潛射彈道導彈。
雖然中國不可避免會建設核武器已經得到了承認,但要說中國核武建設究竟要走多遠,目前還為時過早。不過,在核運載工具的多樣化和技術水平方面,中國毫無疑問會趕超俄羅斯和美國,超過所有其他核國家。雖然法國和英國僅維持有海上核力量,但中國正在打造全面的「三位一體核力量」。
「網電一體戰」能力網絡向全球蔓延
中國軍事領導人高度關注信息戰爭,特別是因為美歐國家特別依賴於信息網絡。成功攻擊軍事和民用控制及通信系統,可能足以擾亂敵方攻擊,甚至是避免軍事衝突。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軍事戰略家定義了「網電一體戰」概念,即「網電一體戰」是指綜合運用(傳統)電子戰和計算機網絡戰手段,對敵網絡化信息系統進行的一體化攻擊。電子戰和計算機攻擊由近年來一直蓬勃發展的人民解放軍總參四部負責——擴大人員,取得科技進步,並組建更多中心,培訓信息戰專家。信號與電子情報由總參三部負責,該部有13萬工作人員,在中國,可能還有國外的駐地網絡不斷擴大,正在快速成為美中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打造百架重型運輸機空運步兵師
雖然解放軍主要由地面部隊構成,其總兵力達229萬,而地面部隊就有160萬。不過,近幾十年來,陸軍的實力及影響力一直呈螺旋式下跌趨勢。由於空海兩軍機動性不斷提升,所以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空海兩軍。配備有巡航導彈的驅逐艦已經加入了航母攻擊群。中國已經列裝了首艘航母遼寧艦,目前正在建造另外兩艘設計方案得到進一步改良的國產航母。未來,中國打算建造能夠與美國航母相媲美的、配備有電磁彈射器的核動力航母。解放軍海軍的兩棲力量也在快速發展,正在建造071兩棲船塢運輸艦,還正在設計081型多任務登陸艦。中國正在採購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伊爾-76重型軍用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還正在自主研製運-20重型運輸機,著力打造一支約百架重型運輸飛機,從而獲得把一個步兵師空運至全球任何地方的能力。
北京的目標似乎是到本個十年底之前使解放軍具備向世界上更加遙遠的地區投射兵力的能力。之所以打造這種能力,是因為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包括其國外工作人員和投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在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動盪國家的工作人員數量與日俱增,使中國領導人除發展遠程投射能力之外別無選擇。中國認為,與美國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戰鬥即將到來,而俄羅斯正是這種戰鬥中的關鍵合作夥伴。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和國防政策仍然主要側重於對抗美國遏制中國政治及經濟擴大的努力——美國正在圍繞中國打造軍事聯盟網絡和軍事基地。回應這些問題的需求,正是形成北京當前軍事建設優先事項的原因。
多國提升軍力回應中國軍事現代化
解放軍現代化已經成為美軍強化自身戰力的關鍵動機,包括日本和越南在內的其他亞太國家展開軍事建設努力的原因也是如此。早在2005年的時候,針對中國軍事現代化,華盛頓就開始校正其兵力發展,當時小布什政府決定將60%核動力潛艇部署在亞太地區,並向該地區增部一艘航母。2012年,奧巴馬總統宣佈向亞太地區轉移重心,暗示華盛頓正在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兵力,增進與地區強國的合作,並擴大軍事設施。中國的核抱負也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雖然中國核力量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成為中美兩國關係中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國與其地區鄰國之間的領土爭端——中日兩國在東海的釣魚島糾紛,以及在南海的西沙群島主權糾紛——使亞太地區局勢日益緊張,而美國日漸介入亞太事務並對中國軍事力量抱有憂懼之意的現實,則進一步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不過,雖然中國正在實現軍事現代化,而且在領土爭端上的立場依然強硬,但中國迄今為止仍在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嚴重衝突,只是通過非武裝海岸警衛隊艦隻而非海軍力量充實其在糾紛地區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