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遏華欺俄攪局 「任性」美國已無力還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新提名的防長人選阿什頓·卡特日前力推「亞太再平衡」戰略,並傾向於支持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此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還慫恿日本將空中巡邏範圍擴展至南海。

在當前給國際社會帶來安全擔憂的主要問題上,美國一再「任性」而為。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雖幾經易名,但共性皆為挑動「小夥伴」跳上前台鬧事,損害了亞太地區大好的合作發展環境;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地區的混亂局面,也都脫離不了美國的插手和主導,對於相關地區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難,美國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損人終究未必利己,美國的「任性」外交該收收手了!

專訪:美國「任性」是安全局勢紛亂的主要原因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在會議前夕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冷戰之後,美國一家獨大,而當前國際安全局勢紛亂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在缺乏制衡的單極世界中,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強行向外推廣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進而招致反彈,造成動盪。

「如果唯一的超級大國把世界上所有與自己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的國家當作對自己安全的潛在威脅,並堅信只有讓這些『異類』國家接受自己的制度與價值觀才能保證自己最大安全的話,反彈和動盪是必然的,」辜學武說。

在他看來,中東亂局、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突起、烏克蘭危機等地區動盪都是這種反彈的表現。

他說,正持續發酵的烏克蘭危機實質是美俄地緣政治博弈的產物。他認為,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與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有不同的政策優先選擇。德法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希望俄羅斯被危機徹底拖垮,也不希望看到歐洲因烏克蘭陷入長期分裂,因此正設法尋找化解危機的妥協方案。但與此同時,據《紐約時報》援引多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說,美國政府可能轉變此前僅向烏克蘭政府提供「非致命性」軍事裝備的立場,總統奧巴馬和他的安全團隊正考慮是否向基輔提供「防禦性」武器。

「明顯地,美國不希望俄羅斯在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看到烏克蘭停火的局面,」辜學武說。

停了兩場戰爭奧巴馬為何還要大增軍費

奧巴馬結束了兩場戰爭,卻正在大幅增加美國的軍費開支。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國會提交了2016財年政府預算報告,其中國防部基礎預算為5343億美元,創下美國歷史上最高水平。這反映了奧巴馬政府確保美國絕對軍事優勢的考慮,也是他在對外政策上示強的一種策略。

繼續在亞太煽風點火:搞亞太再平衡奧巴馬還有後勁兒折騰嗎?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文榮說,西太平洋是美國整個二十一世紀的戰略重點。儘管美國實力有所下降,但正在竭力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中期選舉之後,奧巴馬政府不會調整或弱化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理由有三:第一、「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美國全球戰略重點轉向亞太的核心,也就是新時期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不會輕易改變。

美國唯恐南海不亂

近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托馬斯表示,歡迎日本將空中巡邏範圍擴展至南海。美國國防部隨後對此言論表示了支持,理由是這將有利於南海地區的穩定。

眾所周知,目前南海地區並不太平。部分環南海國家不顧自己曾經明確表示過的立場,在過去幾十年間不斷蠶食我國在南海地區的國土,並進而侵犯我國在南海的經濟權益。與此相策應,美國在去年提出爭議各方以2002年達成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基準,要求各方不要採取有違「現狀」的行動,旨在使其他各方對我國領土的侵犯變為「既成」事實,迫使我國接受已經受到損害的「現狀」。

同時,美國以「亞太再平衡」為推手,在軍力全球收縮、軍費持續走低的背景下,突出其武裝力量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尤其是加強在南海地區中的軍事活動。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在南海海空持續顯示「肌肉」,不僅對我國高強度抵近偵察,而且擴展其在這一區域的同盟與夥伴關係,在客觀上為南海其他一些聲索國延續對我侵權行為給予背書。

美軍高官以及國防部官員如今又鼓勵日本捲入南海事務,反映了五角大樓為攪亂南海而把更多國家捲入爭端。通過把日本以及更多域外國家拖進南海,美國希望收到一石數鳥之效:其一,通過擴大南海問題的國際化,對中國施加更大國際壓力;其二,經由美日等國的武力顯示,為對華威懾升級;其三,向那些在南海損害了中國主權與權益的聲索國發出信號,即只要依靠美國就不必通過外交手段與相關利益的當事方尋求互利互讓。

美新防長提名人力推「亞太再平衡」戰略

卡特當天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名審議聽證會時多次談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他表示,為解決亞太地區諸多問題和挑戰,美國必須推進盟友及夥伴關係的現代化,這將為地區安全發揮關鍵作用。

卡特說,如果提名獲得通過,他將確保美軍在亞太保持「超乎尋常」的軍事實力,打造「運作上更具彈性、政治上更可持續」的軍事存在。

再給烏克蘭戰火潑油?:美國考慮升級對烏克蘭武器供應或提供導彈

美國政府官員披露,美國不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軍事裝備的立場可能轉變,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和其他高級官員正考慮是否向烏方提供「防禦性」武器。

烏克蘭政府軍與民間武裝在東部爆發武裝衝突後,美國向烏政府方面提供「非致命性」軍事裝備,包括防彈衣、醫療用品和炮位定位雷達。

然而,《紐約時報》2月1日援引多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鑒於烏東部局勢惡化,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升級軍事援助。

美國3家主要智庫機構定於2日正式聯合發佈一份報告,呼籲美國政府今後3年向烏克蘭提供總價值30億美元的「非致命性和防禦性致命武器」,包括反坦克導彈和無人駕駛偵察機。

美國深遠考慮是削弱和瓦解俄羅斯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意味著什麼?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正式宣佈向基輔提供武器,就等於宣佈美國已準備好「迎接與俄羅斯的軍事衝突」。奧巴馬日前在接受美媒採訪時稱,美俄之間爆發真正軍事衝突並非明智決定,但美國將「採取軍事措施保護盟國」。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顯然是美國政府的「保護盟國」之舉,但華盛頓同時也十分清楚,此舉無異於與莫斯科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儘管俄羅斯否認曾參與烏克蘭東南部衝突,也沒有為烏東南部民兵武裝提供武器裝備,但誰都知道,已經持續一年有餘的烏克蘭亂局離不開俄美地緣較量的大背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實際上等於推動和支持烏東部戰事升級,把「歐洲中心變成一片火海」。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勢來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製造美俄軍事衝突的災難。在華盛頓對莫斯科的經濟制裁初見成效的背景下,佔據主動的奧巴馬不會放棄任何機會來把面臨經濟困局的普京推入戰爭的泥潭,從而使崛起中的俄羅斯陷入更加艱險的局面。

國際輿論認為,眼下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對峙局面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正如以色列前情報官員凱德米所言,華盛頓眼下已經不再羞於談論自己的打算。

美國,中東的麻煩製造者:美國要為「伊斯蘭國」的興起承擔責任

美國歷來自視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隨著美國全球霸權思想的急劇膨脹,美國一直以來都在世界各地指手畫腳。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就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的結果。這次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卻並沒有實現美國所希望的結果。戰後的伊拉克,步履蹣跚地按照美國設計的民主路線圖完成了制憲進程和議會選舉,但伊拉克的民主化進程並沒有按美國的意願發展,反而從一場危機走向另一場危機,導致該國陷入政局動盪,引發了一系列教派殺戮。戰爭把伊拉克變成了「伊斯蘭國」的前身--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庇護所和招募基地。

2011年美軍撤離伊拉克後,留下了安全真空,這意味著伊拉克治安當局在沒有美軍參與的情況下,必須自己單獨承擔反恐安全防務。馬利基政府領導的伊拉克安全部隊未能有效地填補美軍撤離後留下的真空。美軍破壞了原有的力量平衡之後,造成暴力和恐怖主義加劇,讓蟄伏已久的恐怖勢力蠢蠢欲動,有機可乘。

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間接導致了「伊斯蘭國」組織的崛起。迄今為止,美國仍沒有明確的戰略來對付極端分子以及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的「國家」。美國所做的僅僅是,只要是反對派就支持,以此製造動盪,讓戰鬥繼續,但並不幫助反對派取得勝利。這樣一來,極端分子就趁機利用敘利亞衝突和伊拉克的宗派緊張局勢,集結了更多的戰鬥力量,在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奪取並控制了比其它任何恐怖組織都多的地盤。

另外,「伊斯蘭國」的崛起也和美國對敘利亞的政策密不可分。

美國在中東進退失據親手製造地區亂局

當前中東大動盪除了該地區自身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因素外,美國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性作用。首先,美國親手製造了地區亂局。發動伊拉克戰爭,武力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直接將這兩個國家推入災難深淵。其次,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唆使「革命」,搞亂了中東。這主要表現在埃及、突尼斯、敘利亞等國。第三,美國先是武力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亞政權,又對這些國家重建撒手不管,一走了之。最後,冷戰後長期主導中東的美國決意遠離中東,使得地區戰略平衡與穩定遭受嚴重衝擊,各種力量紛紛抬頭,新舊矛盾集中爆發。

中東動盪:為什麼美國必須反思

從深層次看,美國中東政策的錯誤集中體現在三大方面。

首先,無視聯合國權威,破壞國際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避免悲劇重演,世界各國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成立了聯合國。作為聯合國最重要的機構之一,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方面負有主要責任,只有安理會有權採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而且只有所有非軍事手段被證明無效時才可訴諸武力。

然而,美國卻屢次繞開聯合國,單方面對他國使用武力,這嚴重破壞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削弱了世界和平的基礎,激化了國家間的矛盾與衝突。

其次,缺乏對中東國家主權的尊重,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顛覆別國政權,打破了地區力量平衡。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代表遜尼派勢力的薩達姆政權,什葉派得以掌控國家權力,這激化了伊國內的教派矛盾,並最終演變為武力衝突。「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也利用遜尼派的不滿情緒不斷招兵買馬,擴大地盤。不僅如此,教派衝突還蔓延到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造成整個地區的持續動盪。

利比亞從歷史上就是一個部族社會,全國由大大小小幾百個部族組成。在卡扎菲統治時期,各部族間相安無事,但在美國及其盟國推翻卡扎菲政權後,原有國家秩序被打破,各部族爭先恐後地在新政府、議會中爭奪權力,引發國內頻繁的部族衝突。

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美國決策者的頭腦中充滿了傲慢與偏見,自認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不顧中東各國的自身特點,把「美式民主」強加給中東人民。

「任性」美國當反思:美國須適應國際關係「新常態」

美國很忌諱別人說美國實力下降。奧巴馬總統已經多次公開對此作出回應,一再強調美國是獨一無二的,軍事科技經濟仍超強,美國還要領導世界100年。

在當今世界,「美國衰落論」的確欠斟酌,但要說國際力量此消彼長、「美國實力相對下降」,應該是準確的。

奧巴馬上台後接過了小布什政府留下的內政外交「爛攤子」,起初雄心勃勃要對內推進改革、對外調整戰略。幾年下來,國內改革上黨派爭吵不休,步履艱難;外交上「亞太再平衡」戰略不順,中東、歐洲麻煩不斷,對俄關係「重啟」不成,牽扯大量精力,原本想「脫身」的卻又陷了進去,原本想投入的發現精力不濟,形成「左顧右盼」,舉棋不定。對華關係上本來開局很好,卻犯了美國的「老毛病」,在涉台等關鍵問題上沒有把握好,導致雙方關係一波三折。中國是國際關係「新常態」的重要因素,而且是積極因素,向美國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本身就是想使中美關係成為引領國際關係「新常態」的正能量。美國雖然口頭上接受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提法,但對待中國崛起有矛盾心態,思想還沒有完全轉過彎來。

奧巴馬說大家有麻煩找美國,但且不說很多麻煩是美國自己首先製造的,單說這些麻煩解決起來,美國有時三心二意,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的「新常態」下,美國理應放下身段,順應國際間對話、磋商、合作的主流訴求,真正做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做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而不是做一個傲視群雄的霸主,一個夾雜私心的單邊主義者。

遺憾的是,面對國際關係「新常態」,美國還遠沒有做好適應的思想準備。

美國外交政策已變得資不抵債?

蘇聯解體後,冷戰存在的理由理當不存,但「山姆大叔」的冷戰心態和軍事同盟卻並沒有隨之消亡。儘管美國的國防開支約占世界軍費總額的44%,比中國和俄羅斯兩國之和的4倍還要多,但如今兌現它對北約盟國的安全承諾已顯力不從心,更不用說關照中東、亞太的那些小夥伴,以及妄圖在中美之間玩遊戲、於縱橫捭闔中分一杯羹的新僕從了。北約的東擴和戰略重心的東移說得透一點,就是自作自受地增加戰略負債,美國每年都會因為提供外援而導致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巨額債務,錢從何處來?去借?然而支撐這個老牌帝國的外國銀行家們早已警醒,一個財政赤字經常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10%的國家,怕是沒能力等價償還這些舉貸的。

      責任編輯:賈銘
美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稱避免與華對抗      [2015-02-07]
美國邀習近平及安倍晉三今年訪美      [2015-02-07]
IS宣稱約旦空襲誤殺美國女人質      [2015-02-07]
美國將因索尼黑客案擴大對朝鮮制裁      [2015-02-06]
美國國防部報告:普京患有「自閉症」      [2015-02-06]
美國攻擊俄國熊 下目標就是中國龍      [2015-02-05]
朝稱美「流氓」國家 將軍事力量反擊      [2015-02-04]
美留學生抵英3天遭圍毆 因是美國人      [2015-02-04]
美媒:不应妖魔化东风21D 華有很多先進武器      [2015-02-04]
美國撥1億巨款幫烏克蘭打仗對俄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