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25日確認,著名作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季康(筆名楊絳),以105歲高齡於25日1時10分在北京逝世。這位錢鍾書先生口中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我們仨」的深深回憶中,終與丈夫錢鍾書、愛女錢媛在天國團聚。另據北青網報道,時任中國社科院院長陳奎元2012年看望楊絳時,楊絳就曾提出去世後,不開追悼會、不受奠儀、至多七八至親送送的要求。
今年5月20日,就曾有一條關於楊絳病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快速轉發,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後來經楊絳保姆闢謠,楊絳只是因「輕度肺炎及腸梗阻住院」,身體已在恢復中。25日楊絳逝世的消息一經發出,令許多文學愛好者紛紛發帖悼念。
據報道,楊絳曾對責任編輯胡真才說過,如果去世,則不想成為新聞,不想被打擾。負責出版楊絳多部作品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亦透露,楊絳生前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據瞭解,楊絳生前居住在北京三里河一個屬於國務院的宿舍小區,楊絳的家是幾百戶中唯一一家沒有封閉陽台、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自1977年一家人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獨女錢瑗和丈夫錢鍾書離世後,她一直閉門深居,如今「我們仨,再無生離與死別」。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著名作家錢鍾書結婚,同年兩人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早在求學清華時,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自己創作,備受任課教師朱自清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路路》都被他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後陪錢鍾書西方遊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錢鍾書展開讀書競賽。兩人回到家中無事時,便對坐讀書,還常常一同背詩為樂。
1949年後,楊絳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文革」後主要的散文創作成果是《干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經歷。隨筆集《將飲茶》也寫到了「文革」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回憶親人往事的部分。
作為翻譯家,楊絳的文學翻譯成就卓著,除了廣受好評的《堂吉訶德》外,她還翻譯了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以及古希臘散文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等。作為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寫過多篇評析西班牙和英國文學名著的理論作品。
進入21世紀之後,楊絳在整理編訂錢鍾書遺稿之餘,又創作了《懷念陳衡哲》、《難忘的一天》和《我在啟明上學》等多篇憶舊散文。出版於2003年6月的家庭紀事散文《我們仨》, 則因其真摯的情感和優美雋永的文筆而深深打動讀者,成為2003年的超級暢銷書。《洗澡之後》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楊絳最後一部作品,曾獲2014中國好書,已銷售近20萬。
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這些頭銜,對於楊絳來說,或許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多年前,錢鍾書就已經給了她這一生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