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南海漁民展示《更路簿》: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鐵證

2016-07-15
盧家炳船長展示《更路簿》。江鑫嫻 攝盧家炳船長展示《更路簿》。江鑫嫻 攝
《更路簿》內頁。 江鑫嫻 攝《更路簿》內頁。 江鑫嫻 攝
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副鎮長符茂敬。江鑫嫻 攝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副鎮長符茂敬。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記者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的船長盧家炳15日在北京參加「不忘初心,寸土必爭」南海局勢座談會時,向與會者展示了手抄本《更路簿》。他表示,擁有至少600年歷史的《更路簿》記錄著南海漁民祖輩總結出來的航海經驗,也是很好的歷史證據,裡面的一字一句都能表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權。

據悉,《更路簿》是文昌、瓊海一帶的漁民去三沙作業的路線圖,記載著西沙和南沙絕大部分島礁的位置以及島礁之間的作業路線。翻開薄薄的宣紙,工整的小楷記錄著「自潭門駛出深一更巽乾十六更到七連」「自貓注駛三圈巳亥四更半收」……只有中國老漁民知道,「巽乾」「巳亥」是中國傳統描述方位的詞語;「更」不是時間單位,而是距離單位,一更表示10海里;而「貓注」「七連」,則是潭門先人,用方言為南海諸島所取的俗名。「貓注」指的是永興島,七連指七連嶼,太平島被稱作「黃山馬」,北礁被稱作「干豆」,浪花礁俗稱「三筐」,景宏島被稱作「秤鉤」,仙賓礁被稱作「魚鱗」,美濟礁被稱作「雙門」,曾母暗沙則被稱作「沙排」。

盧家炳表示,通過《更路簿》可以看到先輩們為那些南海島礁一一命名,並用羅盤確定方位,計算距離。從此,潭門鎮的漁民去三沙就不會迷失方向。他說,「《更路薄》也充分證明了,南中國海就是我們的祖宗海。」

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副鎮長符茂敬亦表示,《更路薄》的存在證明了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並耕耘南海。諸多史料也證明,潭門鎮人是唯一連續開發西南中沙群島的特殊群體。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片海面上才出現了許多其他國家的軍警。自1985年至今,發生驅趕、搶劫、扣押、槍殺中國漁民的事件從未間斷,經統計僅2000-2015年的16年間,就發生了203起事件,造成6名潭門漁民死亡,經濟損失更高達31228081元。

符茂敬表示,2013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潭門中心漁港並登上南沙生產漁船和漁民親切交談,鼓勵他們為維護祖國尊嚴和南海主權繼續奮鬥。「潭門漁民一定會牢記習總書記的鼓勵和囑托,當好南海的主人和捍衛者。」他說。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