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紀委新片 隱藏著權力運行的秘密

2017-01-04

【文匯網訊】中紀委的大片再一次如約而至。1月3日,《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上映。

據俠客島1月4日報道,時間的選擇,明顯踩著步點:這部3集紀錄片播完後,1月6日,就是本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召開的日子。上一次,中紀委大片《永遠在路上》播完,則是「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的日子。

無疑,這兩部片子是「姊妹篇」。《永遠在路上》,講述十八大以來,黨內反腐取得的成果、做過的工作,重點在「全」;《打鐵還需自身硬》,鏡頭則全部聚焦在紀檢監察系統,講述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在「清理門戶」方面所做的工作。

共同的特點依然是:誠意、有料。

畫面

在今天播出的第一集裡,有三個主要人物:魏健、羅凱、朱明國。前兩個,是長期在中央紀委任職的司局級幹部;落馬時身居廣東省政協主席之位的朱明國,則曾長期擔任廣東省紀委書記。

片子的畫面很震撼。

先說魏健。此君曾擔任中紀委第五、第二、第四監察室主任,參與過查辦薄熙來、戴春寧等重大案件。但畫面一轉,卻從他在辦公室被帶上警車的鏡頭開始,隔著鐵欄杆,魏健已經抑制不住淚水。那一夜,魏健頭髮全白。

鏡頭久久地在從魏健家中抄出的財物上掃過。金佛,玉鐲,金條,雕刻過的象牙,成捆的人民幣、歐元、美元,以及數不清的銀行卡和禮品卡……「金額數以千萬計」。

類似的鏡頭,出現在與朱明國同時被牽連出的原廣東省紀委副書記鍾世堅家裡。此君癖好獨特,「上千瓶酒」,「200多斤蟲草」,「好多現金成捆,收了就放在那兒,印章還有90年代的」。而朱明國?鏡頭雖然只從他的豪華別墅一角掃過,但他收受的錢財,則是「1.41億元,另有9104萬元財產不能說明來源」。

而曾任中紀委第六監察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羅凱,辦案人員說,「金條不是說一根兩根,有50克一根的,有100克一根的,累計下來,給他的金條都是以公斤計的」。在他聯繫的天津,海河邊,頗為豪華現眼的「君臨天下」大廈,他從開發商手裡,以三折的價格,買下了4套房子、2套商舖。

作為曾經的監督執紀人員,能犯下如此嚴重的罪行,其中一定隱含著許多腐敗的方法,以及權力運行的「邏輯」。

方式

沒錯,這些方法和邏輯都是涉案人員親口說出的。

比如用人。朱明國落馬,是因為廣東化州市原紀委書記陳重光的落馬牽出。這個陳重光倒也很坦誠,描述了自己不停跑官買官的過程。

片中陳重光的語速緩慢,但每一句都直指重點。比如,他想搭上朱明國,怎麼弄?「打聽到他每年清明都會回海南老家掃墓」,於是「每年清明都去看他」,「有時候50萬、有時候100萬地送」。通過朱,陳如願以償地從茂名監察局副局長的任上,調任化州市紀委書記。

朱明國點出了權力的邏輯:「最後都是組織通過、組織決定、集體通過。但是誰先提?用人的提名權是最至關重要的,沒人提名,你是進不了那個圈子的。當一把手35年,我的體會是,如果你一把手開口了,基本上沒有人反對。」

這就是用人尋租。

魏健和羅凱,則通曉另外的邏輯:政商的掮客。

比如,「有一個老闆,涉及了一個股權糾紛的案件,就找到了魏健。然後魏健就把相關的材料,以他們室裡的名義,就轉給了所在那個省的紀委,請他們查辦並且要結果,實際上是作為人家一項工作,就給人要求部署下去了」。

更多的時候,他們習慣於給地方官員打招呼,讓其在「提職晉陞、安排工作、司法審判、工程項目等」方面給予幫助和便利。

比如商人宋志遠,因為想在四川上馬項目,尋求政府幫助,就找到了魏健。魏健呢?拿起紅機給李春城打了個電話,請他關照。兩三天之後,項目所在地的縣委書記打電話給宋志遠,言語頗帶責怪:「老宋,你這個項目我們不是在支持嗎?你怎麼找到北京去了?中紀委給省領導打電話說我們不支持。好了,我們會全力支持的。」

而羅凱的方式,則有點類似於上一季中出鏡的周本順,喜歡「組飯局」:「把別人請來,目的就是顯示我們倆之間關係好,知道咱們的關係,他對你是不是會照顧?肯定會照顧的。至於怎麼照顧?照顧什麼?那就不是我的事兒了。」

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按說,工程、土地、司法這些,並不是紀委直接管轄的範圍。那麼,地方官員為什麼要給這個面子幫這個忙?辦案人員的一個問題就很在點兒上:「魏健他是室主任,是一個廳局級幹部。他所打招呼的對象是一個省部級幹部(李春城),他為什麼要聽你一個廳局級幹部?」

邏輯

其實在片中,這名辦案人員也說出了答案:「因為背後是職務的影響力。紀委主要的權力是監督執紀問責,這關係到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生命。」

畢竟,紀委是「查別人」的,這一點就會讓很多人「緊張」、「害怕」。

羅凱的話相當有代表性:「紀委的工作有一個特點,各個部門都能聯繫到,面寬。它又是個監督單位,確實紀委這個幹部,就跟過去的監察御史似的,』見官大三級』。」

跟羅凱共同作案的處級幹部申英則說:「這些年,全體紀委幹部、整個系統幹部的努力,在社會上確實影響很大,尤其對官員的約束力也很大。這樣使一些人感覺,他要跟紀委幹部熟,可以給當地的幹部以壓力。」

朱明國的話則更直接:「說不好聽,人家』不怕種樹的』,』只怕燒山的』。紀委書記對某一個幹部、某一個黨員的看法,決定這個人一生至少一段時期內的陞遷榮辱。所以一般的領導幹部都怕紀委,這是肯定的。」

正是憑著這樣的「怕」,在擔任廣東省紀委書記期間,「朱明國通過向其它部門打招呼的方式,幫商人解決各種訴求」,「他打招呼的事情,很多人不敢不辦」。

這就是紀檢系統出現「燈下黑」、出現內部腐敗的最核心邏輯,點出了紀委系統可能存在的最大尋租風險。

看點

是什麼讓這些執紀者違紀?「私心」、「商人的圍獵」、「貪念」、「一發而不可收拾」、「自我安慰」……這些官員面對鏡頭的懺悔,的確說出了個人的原因。但這些歷史上出現的問題,不可忽視的至關重要的原因則是:曾經,這些人的權力,是沒有人來監督的,「一些紀檢幹部覺得,進了紀委,就進了保險箱」。

一個月前,俠客島曾經寫過《岐山之問:誰來監督紀委》(點此閱讀)。這個問題,今天的片中首次給了同期聲,而提問者,則是習近平本人:「紀委是查別人的,誰來查你們?這個問題也要探索地解決。」

中紀委確實作出了探索。之前,他們成立了紀檢幹部監督室,專門監督「自己人」;之後,則是密集的制度籠子,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

數字可以說明問題: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共處理38人,其中立案查處17人、組織調整21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分7200餘人、談話函詢4500餘人次、組織處理2100餘人。

沒有監督的信任就是放任,沒有制約的權力則是危險的。要讓這些人敬畏權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置於無所不在的監督之下。與之相比,片中提到的許多優秀紀檢監察幹部的事例,也讓人對「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隊伍抱以期望。

中紀委七次會議就要召開了,其中重要的一項,應該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中央政治局作出「反腐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判斷之後,反腐如何從黨內全覆蓋走向國家監察全覆蓋,如何能在執紀、監督、保持全黨黨員幹部幹事兒之間取得平衡與突破,則應該是今年反腐的一大重要看點。

文/公子無忌

責任編輯:章文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