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深圳建市後首任市委書記張勳甫同志,於1月4日晚上6時25分許,在深圳逝世,享年96歲。1月5日下午,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張勳甫同志逝世表達深切悼念,並看望慰問其親屬。
深圳商報報道,1月5日下午3時許,許勤來到張勳甫同志生前的住處,面對客廳懸掛的遺像,駐足凝視,並三鞠躬,表達深切的悼念和緬懷。
許勤說,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包括張勳甫同志在內的革命老前輩、老一輩特區建設者堅持不懈開拓創新的成果。張勳甫同志早年參加抗戰,為革命事業浴血奮戰,改革開放後又為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艱苦創業,作出重要貢獻。張老艱苦奮鬥的一生令人敬仰,他身上的革命精神、優良傳統和過硬作風值得我們學習。許勤說,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是靠一代又一代建設者接續奮鬥、開拓奮進實現的,新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老前輩、老一輩特區建設者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特區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張勳甫同志1921年生,山東萊蕪人,
1939年參加革命, 1979年任中共深圳市市委書記,後任廣東省計委副主任,1988年離休。
深圳市委常委、秘書長郭永航一同看望。
張勳甫同志簡歷
1921年生,山東萊蕪縣人,1939年3月參加工作,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10月至1979年1月,先後任廣東省曲江縣委常委、副縣長,粵北行署稅務局局長,粵中行署稅務局局長,佛山地區地委副書記、副專員,省計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1979年1月至1981年10月,任中共深圳市委書記、常務書記。
1982年3月至12月任省計委副主任兼省府協作辦主任、黨組書記。
1988年,離休。
張勳甫:特區範圍是這樣確定的
受華僑建議啟發,市內主幹線規劃預留60米寬
深圳剛建市時,一位美國華僑給張勳甫寄來一封信,信中寫道,深圳作為一座新建的城市,一定要把路修好,給路預留足夠的寬度,要不城市將來發展了,沒有將路規劃好,路不夠寬,到時要改都很難。受這位老華僑建議的啟發,市委、市政府決定在規劃中將市內主幹線預留60米寬。張勳甫告訴記者,當時要不是這位愛國華僑的提醒,以他們當時的眼光和深圳當時的實際,根本就不會這麼有遠見。深南路、筍崗路和文錦路等主幹線在規劃中要預留60米寬,這個規劃即使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有遠見的。
市委、市政府默認了包產到戶的做法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勳甫感慨萬千:「1979年深圳剛建市時, 兩個凡是 的阻力還很大,各種禁區很難闖出,要越出禁區半步,不是被告狀就是被說成是復辟風。」
當時,包產到戶已在農村悄悄地實行,但上面對此並沒有規定。因此,市委的領導都不正面談這個問題,更不敢把包產到戶這個決策寫進文件中去,因為當時受到「兩個凡是」的影響,誰要是講了是要受處分的,但是我們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包產到戶這件事情遲早要解決的。當時,深圳有些農民已經這樣做了,我們就說,包產到戶就包產到戶。其實我們已經對這種做法默認了。因為在當時的農村,條件很好的土地,沒有包產到戶,秧插得晚,管理也不好,產量也不高;而一些土質不好的地塊,由於實行包產到戶,秧插得早管得好收成也好。當時,有些公社黨委書記就對我們說,受處分就受處分吧,我們還是要搞包產到戶。農民已經吃夠了「大鍋飯」的苦頭,我們能體會他們的心情。1979年4月,鄧小平同志要辦特區的講話公佈後,市委反覆學習討論鄧小平同志的講話,應群眾和外商的意見要求,於5月5日頒發了一份《關於充分發揮我市特點優勢為國家爭取更多外匯的意見》,這是深圳貫徹鄧小平同志講話的第一份改革開放文件。
特區是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非「6平方公里全封閉式的加工區」
翻開中國5個經濟特區的版圖,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深圳和最後一個建立特區的海南省外,珠海、汕頭、廈門3個特區的面積都不大。而深圳卻有327.5平方公里,面積差距懸殊。張勳甫告訴記者,就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和模式,21年前有過激烈的爭論。
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向中央匯報工作,談到了要發揮廣東的優勢時,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辦特區的問題。鄧小平同志說:「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小平同志關於要辦特區的講話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震動。張勳甫說,當時他們就有個強烈的預感,國家肯定要在深圳建立特區,因為寶安縣改市已經是個很強的信號。在隨後的一個月內,市委、市政府廣泛發動和徵求群眾意見,讓他們暢談和設想理想中的特區模式。1979年7月15日,國務院正式通知深圳辦特區,要求深圳市劃定特區的範圍。在徵求廣大群眾和幹部的意見後,經市委研究劃定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東起背仔角,西至南頭,東西長49公里,北沿梧桐山、羊台山分水嶺,南至深圳河,總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深圳提出這個特區方案後,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表示不理解:327.5平方公里,那麼大的特區,可是世界少有的呀。有一種意見認為,深圳市只要搞一個6平方公里、周圍建高牆、全封閉式的加工區就行了。是辦一個全封閉式僅有6平方公里面積的加工區還是辦一個改革開放的大深圳經濟特區?這個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深圳市委認為,不能用全封閉式的加工區來充當小平同志所講的「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改革開放特區。小平同志所說的「殺出一條血路來」,其實質就是要衝破「兩個凡是」和一切不適應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束縛,為全國的建設事業探索一條新路子,使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盡快富裕起來。因為特區範圍和模式意見分歧大,張勳甫專程到廣州向省委領導習仲勳、王全國等請示匯報了深圳市委的方案,省委同意了深圳市委的意見。後來這件事傳到了北京,中央馬上派人前往深圳調查,市領導就領著調查組的人實地考察,並將深圳的規劃向他們做了詳細說明,同時也向調查組表達了深圳老百姓的心聲。調查組完全同意深圳市委確定的特區範圍和模式,回到北京後用中央文件正式將這個範圍明確下來。
我們決定所得稅率比香港低2個百分點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特區應該是怎樣的特區,特區應該怎麼搞法,深圳市委當時心裡也沒有個底。小平同志要辦特區的講話公佈後,大大鼓舞了全市人民和廣大幹部,解放了思想,敢於實事求是。市委領導就百姓心中的特區廣泛徵求老百姓的意見,群眾意見概括起來是:要包產到戶,減少糧食種植面積改種經濟作物,引進港資挖魚塘,果樹誰種歸誰所有。區、鎮、村都可以和外商或國內企業辦工廠,搞旅遊業等等。講話也震動了各國和港澳的商家,他們紛紛來電詢問,有許多外商還組團來深圳訪問,他們問中央是否真的確定深圳辦特區,是否允許外商來深投資辦工業、旅遊業、漁農業、建賓館、搞房地產、運輸業、倉庫區、高爾夫球場等等。當時,中央還沒有正式通知要在深圳辦特區,市領導回答他們中央要辦特區,大家提出要投資的項目都可以,具體的可進一步細談。當時市委、市政府已經在考慮,要想吸引更多外商到深圳投資,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賺的錢比在香港多,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到深圳投資。香港徵收所得稅率是17%,深圳市就決定將所得稅率降低2個百分點,即15%。優惠的稅率加上比香港便宜的房租、地價和人工,這些優惠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外商到深圳投資的熱情。
責任編輯:周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