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在今年廣州市政協會議中,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委員不約而同地關注穗港澳的粵劇交流發展。特邀界港澳地區人士、香港長運製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美雲發言稱,粵劇在穗港兩地同聲同「戲」,但粵劇光輝歲月現在已經無奈暗淡,只剩下少數專業團體和散落在民間的「私伙局」在舉行。她希望政府可鼓勵民間「私伙局」交流發展,讓更多粵劇愛好者參與其中。
「『私伙局』雖然不不及正規專業團體,但在城市小區和鄉村地區更加精幹和活躍,也可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徐美雲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支持民間「私伙局」發展,可以在組團、演出場地上放寬限制,同時給予更多的活動經費補助。「在一些慶典活動,也可以多邀請一些有水準的『私伙局』,提高出鏡率,這會對粵劇愛好者是很大的鼓舞。」
徐美雲還認為廣州粵劇團體應該與香港、澳門等有粵劇淵源地區的團體多交流。她說,例如可以跟香港「八和會館」等團體多切磋。除了廣州本地團體外演之外,還應該邀請港澳、佛山、肇慶等粵劇群體到廣州交流演出,互相取長補短。
對於穗港粵劇交流,廣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的提案就提供數據稱,以廣州粵劇院為例,2016年就帶著一些主旋律劇目到香港演出34次、64場,不少已經在香港擁有固定「擁躉」,也有香港觀眾表示喜歡看「省城來的大戲」,而港澳也有越來越多民間粵劇社團,頻繁在佛山、東莞等地進行交流演出。
廣州台灣同胞聯誼會還稱,廣州粵劇團體去香港演出時間一般在週末,然而由於海關辦公時間只能將舞台物資提前運送過關、耗費人力物力。而且粵劇外出演出人員人數眾多,因公辦證費用每人140元人民幣讓演出成本加重。由此建議希望三地海關對粵劇團體可適當開「綠色通道」。
責任編輯:A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