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中國經濟的重要任務。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在15日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引述世界銀行的報告稱,內地社保繳費占企業盈利的49%,社保保障負擔大大高於歐美國家,建議積極財政政策應用政府財力支持降低稅費。
內地重要智囊機構中國經濟50人論壇15日召開2017年年會,主題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權、動力、質量」。白重恩出席年會時表示,隨著政府驅動的投資增多,整體經濟效率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和貿易成本高企的矛盾突出。
白恩重引述世界銀行數據稱,內地社保繳費占企業盈利的49%,美國這一比例為10%,而西方高福利國家如瑞典為35%,仍然比中國低。若考慮到企業稅負,在不含增值稅的情況下,內地的稅費包括所得稅等和社保繳費的利潤占比為68%,美國這一比例為44%,瑞典為49%,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平均值為34%。
但白恩重也指出,中國企業負擔較重的地方在於社保繳費和增值稅,除此二者外的其他稅率並不高,利潤占比20%左右。
白恩重認為,在經濟下行期,積極財政政策不一定要做很多政府投資,用政府財力降低稅費也是積極財政政策。他建議加強對政府投資績效的考核,加強政府資產管理,從而適當減少投資的衝動;同時用政府的資產來支持社會保障,從而降低社會保障的繳費率,降低企業負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同一場合指出,2016年「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得失互見,主要原因在於結構性改革不夠快不夠實,使得市場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能通過激勵創新和實現獎優罰劣、優勝劣汰,達到優化經濟結構、提升供給效率的目標,而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實現「三去一降一補」。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則指出,供給側改革面臨四大難點。首先要確保穩定的宏觀環境,但隨著去產能推進,產能價格超預期大起大落,如何保證市場不出現急劇波動,以及順利解決職工安置,債務處置等新問題至關重要。
陳東琪認為,供給側改革的第二個難點是如何形成有效市場,在保證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還需分享發展的紅利,不傷害到後發地區的發展能力。另外,新舊動能的轉化也都面臨挑戰。
陳東琪最後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解決成本分攤、不同行業間利益調整問題,特別是壟斷企業向競爭性企業、金融類企業向實體企業讓利。
責任編輯: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