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專題 | 魏東昇:全國「兩會」體現政壇清新之風

2017-03-14
2009年3月7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參加香港代表團的討論(魏東昇 攝)。

2009年3月7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參加香港代表團的討論(魏東昇 攝)。

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魏東昇 攝)。

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魏東昇 攝)。

2009年3月,歌唱家宋祖英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魏東昇 攝)。

2009年3月,歌唱家宋祖英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魏東昇 攝)。

2014年3月6日,張德江委員長參加香港代表團討論(魏東昇 攝)。

2014年3月6日,張德江委員長參加香港代表團討論(魏東昇 攝)。

姚明步出會場(魏東昇 攝)。

姚明步出會場(魏東昇 攝)。

【文匯網訊】引言:魏東昇從1998年開始參加「兩會」, 19年見證「兩會」巨大變化。此次,他從會風會期、參政議政水平、融媒體新技術以及敬業的香港記者這幾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他眼中的「兩會」。


文/魏東昇

1997年,伴隨著香港回歸祖國的腳步,我入職到香港《紫荊》雜誌社。從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開始,因工作需要,我每年都參加全國「兩會」的採訪報道,至今已有19個年頭。在這期間,作為一名香港記者,我見證了「兩會」諸多方面的巨大變化。

改變會風 縮短會期

2009年3月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會期從過去的人大會議13天、政協會議12天,開始分別縮短為人大會議10天、政協會議9天。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參會的代表、委員們開始輪流調座位,即每次會議調整一次座位———每一排向前移兩排,而最前面的兩排則移到最後。這一細節的變化,體現了平等參政議政的風尚。與此同時,會議駐地積極踐行環保作風,為與會者提供了環保文具,取消了客房內原先的一次性洗漱用具。此外,為了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交管部門精確編排大會車輛時間表,並且嚴格執行。

過去,會議期間,代表、委員的缺席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如此,各地來京開會的代表、委員,常常在會議間隙離開住地,前往拜會部委領導、或是見老鄉同學。所以,「兩會」期間北京各大酒店常常人滿為患,請客吃飯現象較為嚴重,招致廣大民眾的不滿與批評。如今,這些現象從根本上得到了好轉。

中共「十八大」之後,新一屆中央領導更是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和會風,率先垂范,做到了親民、務實、節儉。

參政議政水平明顯提高

過去,代表和委員們如若被記者追訪,大多都微笑著搖頭擺手,或婉言謝絕。即使是回答問題,談及提交的提案也多是充斥著形式主義,留下的「雷人雷語」至今還在網絡流傳。

而如今,記者們隨便攔住一位代表或者委員,他們大都能侃侃而談,參政議政水平顯著提高。據悉,過去在代表、委員中,真正準備了提案的人其實並不多,「打醬油」、濫竽充數的卻不少,如今選出來的代表委員大多是各個領域的翹楚,的確令人服氣。

感受全媒體報道「兩會」

每年的全國「兩會」是媒體大展身手的競技場。過去報道「兩會」都是傳統媒體的單打獨鬥,信息傳播速度緩慢。如今,互聯網時代的融媒體新技術,正式開啟了全方位、立體化釋放信息時代,各家媒體更是十八般武藝齊上陣,「烹製」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新聞大餐,使2017年的兩會報道精彩紛呈。

當然,快捷的同時,也難免造成誤報。今年「兩會」,就有一家媒體在移動端誤報了一位代表缺席會議,造成了一個小風波。原因是這位知名的文藝界代表如廁的功夫,被剛剛過來採訪分組討論的記者發現了她的「缺席」。自以為發現「新聞」的這位記者,馬上就把其缺席會議的消息發了出去。殊不知,記者進會場前,這位代表剛離開。

敬業的香港記者

的確,香港記者是全世界同業者中跑得最快的人,他們也是最敬業的人。每年的「兩會」,都有他們忙碌奔跑的身影,他們是「兩會」新聞舞台上一支強勁的力量。

香港的攝像、攝影記者,為了佔取一個好機位,他們會冒著初春的寒冷,提前幾個小時去排隊。尤其是「兩會」最後一場的總理記者會,凌晨2點在大會堂門前等候者中,肯定有香港記者身影。為了撈到一句獨家的回復,他們甚至長時間「潛身」大會堂廁所,去守廁待部長。

縱觀歷次「兩會」,這些不同尋常的細節變化,其實已超越了具體議題本身,體現了中國政府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兩會」政治生態的改變,將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講述者:《紫荊雜誌社》社長助理 魏東昇 統籌: 張碧輝)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