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委員:對韓春雨事件科學共同體有責發佈見解

2017-03-14

【文匯網訊】 「近年來,我國科技蓬勃發展,然而仔細分析,依然面臨亟待關注的挑戰,依賴投入的做大已經基本完成,但是,未來一段時間要實現從大到強,必須有賴科學文化建設。」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前所長黃力委員看來,作為建設科學文化的主要力量,我國的科學共同體並未充分發揮出應有作用。

據澎湃新聞網3月14日報道,每當科技領域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我們往往能聽到科學共同體這幾個字,但到底什麼樣的組織算科學共同體?

「科學共同體是指在學術研究上有相同興趣和追求,願意遵守相同學術準則的人組成的群體,維護科學研究的integrity,即遵守科研的操守,具體包括無不當行為、科研不以損害社會為代價,等等。」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高抒委員說。

「雖然它沒有行政處罰能力,但每個成員都遵守相同的準則和規範,如果你不這麼做,大家可以不理你。」高抒說。黃力也認為科學共同體類似「好孩子俱樂部」。

應對重大科技事件及時發聲

黃力說,這樣的科學共同體應在熱點或敏感事件,如轉基因、學術不端等事件發生時發聲,「可以有不同觀點,可以爭論,但必須是科學的聲音,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地討論,也就逐步有了促進創新的科學文化土壤,但目前我們看到這方面環境幾乎沒有,科學共同體的發展不太健康」。他認為,應建立重大事件響應機制。

「針對具有時效性的重大科技事件如引力波的發現、韓春雨事件等,科學共同體有責任及時啟動專題分析,形成觀點立場,發佈權威見解。同時,針對政府、社會關注的重大科技發展及科技倫理問題如幹細胞研究、PX項目建設等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研討,形成調查報告,作為政策建議提供政府相關部門,並向社會權威發佈。」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綜合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強委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11日政協閉門小組討論會上,他的發言主題就是以中國科協為代表的科學共同體,如何在敏感話題及科技界重大問題上及時發聲。

「現在也有一些活動,但是還沒有形成機制,」易建強說,這確實是對中國科技事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需要儘快研究方案,包括經費、動員科研人員參與等。

「學會是個比較鬆散的機構,像我們數學學會,大家都是兼職來工作的,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組織活動很不容易。」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袁亞湘委員告訴記者,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保持獨立性但承擔更多功能

此外,黃力表示,科學共同體還應為爭取良好的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環境而努力,如推進評價體系的改革等。高抒則認為,科學共同體應在學術評價中發揮更大作用。他在建議改變現行以論文為主的評價體系時提出,應由科學共同體做出內涵評價為主。「這也是呼籲了很多年的事。」袁亞湘說,「你看國外的知名獎項,比如諾貝爾獎,都是由少數同行來評的,但在中國,政府的獎項大家比較看重,學會的獎項反而不被重視。」

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曾在中國科協年會上坦陳,科技界不少問題之所以存在,就是由於學術共同體沒有能夠在學術評價中發揮應有作用,學術共同體的主動性、責任性、積極性和自身能力都不夠。他當時提出,要發揮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基礎作用,重要的是要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例如,政府科研經費的分配可以委託以學術共同體為主體的社會組織來進行;遴選院士要聽取候選人所屬專業的學術共同體意見等。

「我有一個擔心,一旦科學共同體參與評價、評獎等工作,牽扯到利益,是否還能保持科學性和獨立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委員說。他還表示,目前國內的科學共同體,還存在學術「大拿」,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獲取更多資源、不尊重同行工作的現象等。

責任編輯:李可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