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深港高鐵年中測試,明年下半年,廣深時間距離縮短至48分鐘;中山正謀劃到廣州的快速地鐵,將實現中山石岐與廣州珠江新城的半小時互達;惠州正謀劃機場二期和空港經濟區,努力打造珠三角千萬級新幹線機場……
今年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記者觀察發現,隨著灣區城市加快互聯互通腳步,灣區核心城市廣深所承接的全球創新資源,正加快向周邊區域輻射,一條環中心城市創新帶正在加速形成。
建地鐵城軌高鐵大橋
讓創新資源自由流動
「大灣區的11個城市層次不同,首先要發生緊密聯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說。
3月7日,港鐵發佈消息,連通灣區三大城市的動脈——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年中測試。到明年下半年,從廣州到深圳只需48分鐘。
廣州的佈局重心在南沙。南沙區政府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到,抓緊推進軌道交通、高快速路建設,實現30分鐘內直通深莞中佛等鄰近城市。預計投資20億元的南沙通用機場,也已納入廣州市政府十三五規劃。
中山正謀劃中山到廣州的快速地鐵,將實現中山石岐到廣州珠江新城半個小時互達。
3月3日,廣州傳來好消息:今年廣州將啟動建地鐵18號線。而其終點站萬頃沙與中山隔江相望,目前確認將延伸至中山。中山將成為繼佛山後第二個有廣州地鐵接駁的城市。
融入灣區核心區,東莞臨近深圳的鎮街更具緊迫感。3月17日,東莞市長安鎮政府表示,未來五年全面主動對接深圳,將建成三座跨線橋直入深圳腹地。
惠州也將借力高鐵規劃,融入灣區。國家鐵路部門近日批復同意,支持惠州仲愷站等預留站與贛深鐵路正線工程同步實施。按照工期,贛深高鐵、廣汕高鐵預計在2020年前後建成,半小時就可以串起廣東中東部的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等重點城市。此外,惠州正謀劃機場二期和空港經濟區,努力打造珠三角千萬級新幹線機場。
珠海在灣區中的角色,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發生改變。3月13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終接頭開始澆注特製的高流通性混凝土,預計15天可完成並調試,接頭將於4月份擇日沉放海底與兩端的沉管對接與焊接,實現海底隧道的全線貫通。
「港珠澳大橋是個契機,通車之後灣區的感覺就出來了!」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
可以預見,源源不斷的創新資源將沿著地鐵、城軌、高鐵、大橋、隧道在灣區內自由流動。
大灣區的101高速公路
誰能搶佔先機?
美國東海岸有條101高速公路,其中連接舊金山和聖何塞一段被稱之為「灣岸高速公路」,世界上第一條允許無人駕駛的高速公路的名頭,賦予其不少科技感。
從聖何塞一路向北,能先後看到Facebook、Google、蘋果等全球頂尖科技企業的園區。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表示,從過去的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到現在的廣州,過去近30年,富士康沿著珠三角環線高速一步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投資,就是希望讓珠三角環線能像硅谷的101高速公路,也成為一條串連信息技術的高速環線。
我們發現,創新資源已經從廣深外溢,一條環中心城市的創新環帶也在加快形成。每一個區域,都想成為這個環帶上的節點。
與廣州番禺一水之隔的佛山順德,已經開始搶跑。
去年6月23日,廣州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西延順德段動工,起點美的大道站,終點廣州南站。項目建成後將與廣州科學城、廣州大學城、廣州南站和順德北部片區(中德工業服務區)等全省重大平台串珠成鏈。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等多所高校表態,將加強與順德產業結合度高的專業院校跟區內產學研平台、「雙創」平台或骨幹企業的聯繫和交流,並針對當前順德緊缺及重點發展專業,爭取國家、省教育主管部門支持開展研究生的聯合招生工作。
在「世界工廠」東莞,與深圳創新資源的對接勢頭更為明顯。在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富士康、華為、中集……眾多深圳明星企業已落戶。
2月28日,東莞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科學與技術發展「十三五」規劃》,東莞將以松山湖地區為核心,打造北接廣州科學城南連深圳南山區,橫貫珠三角東岸的「創新走廊」。同時將建設「兩個創新帶」:依托珠江口東岸地區特別是水鄉片區,主動承接廣州地區創新資源,形成「臨港現代產業創新帶」;依托與深圳接壤的片區,加快與深圳創新資源的融合、吸收和再創新,打造「環深創新資源融合發展帶」。
不只是珠江口東岸和西岸的連接,環灣區中心城市的創新帶甚至開始輻射到粵東西北。
在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深圳企業中興通訊的生產基地即將啟用,預計今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在該開發區內,簽約落戶的企業有超過七成來自深圳。
打開大門面向全球
比肩紐約等國際化灣區
紐約、舊金山、東京等國際一流灣區,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為其最重要特徵。粵港澳大灣區怎麼打開開放的大門,讓全球高端發展要素流進來?
3月1日,廣州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項目開始動工。富士康來了,LG來了,思科來了……最近一年,連續多家創新型企業在廣州加大佈局。
在美國製造業回流的今天,富士康、LG等創新型外資依然選擇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最先進的項目。這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吸引力。
廣州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大量高端人才、項目匯聚廣州。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就是要發揮像廣州、深圳這樣珠三角龍頭城市,緊密與港澳方面展開探索合作。
3月9日,位於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佔地20萬平米的粵港深度合作區即將正式開發建設。其中粵港深度合作區啟動區(一期)進行土地平整招標。
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區開發建設,實現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平台是合作載體,機制建立更有深意。
馬化騰在今年兩會提議,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政策;發揮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為科技產業創新牽線搭橋。
我們留意到,國家部委規劃也在為廣州、深圳的「灣區角色」注入「全球色彩」。
商務部近日公佈《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以廣州、深圳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為重要抓手,發揮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平台優勢,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提升廣東對區域服務貿易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努力把泛珠三角建設成為引領華南、攜手港澳、輻射東南亞、面向全球的服務貿易發展高地和綜合服務樞紐。
無論是廣深港高鐵、還是港珠澳大橋、粵港深度合作區,無不指向開放的佈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正在抓緊編製中。去年,受廣東省政府委託,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已經全面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規劃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走向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