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日學者合作撰寫兩國關係報告 吁智庫交流先行

2017-04-05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帆 上海報道)由上海復旦大學牽頭東京大學、慶應大學等日方學者聯合撰寫的《中日關係2016——低位徘徊與嬗變》今天下午在滬發佈,兩國學者一致認為,當前中日關係依舊在低位徘徊,並處於嬗變之中。中日關係仍然需要改善和積極發展,但鑒於目前的現實情況,應該先由兩國高端智庫先行展開理性的機制化的交流,在持續深入的交流和共同探索中,不斷累積共識,趨利避害,平穩度過戰略失衡期,謀求新的歷史條件下中日關係的長足發展。

今次發佈的報告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連續第三年發佈中日關係現狀與未來的研究報告,與前兩份報告著重中國專家的研究成果不同,今年特別邀請到不少日本的中日問題專家參與研究,包括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慶應大學田島英一教授、早稻田大學青山琉妙教授等,都參與了報告的撰寫並發表了真知灼見。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教授今天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明年又將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在這些重要節點必然會成為反思中日關係的良機。當前,兩國關係高層交往沒有打開,民間好感度降至戰後最低,經貿持續下滑,因此,報告得出了兩國關係依舊低位徘徊的結論。而所謂的嬗變主要在於去年日本關於解禁集體自衛權相關法案實施後,日本在軍事方面的變化。特別是在海洋問題成為新的矛盾焦點。對此,學者們均認為,若要改善中日關係,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特別是兩國高端智庫可以加強交流先行形成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整份報告,中日兩國學者對於中日關係的見解也有不同。較於中國學者對中日關係的「悲觀色彩」較濃,日本學者則相對「謹慎樂觀」,理由是日本是個多元社會,不能一概而論。雖然國民對華好感度很低,但同時大多數日本人認為中日關係「很重要」。「既然是很重要的搬不走的鄰居,除了和睦相處外別無選擇」。所以從長遠和根本來看不必悲觀。另外,日本學者認為不同於戰前,日本現今已經有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市民社會,必將會對日本的政治和外交發揮重要制約作用。也有學者強調,中日關係不應該只在雙邊框架中去認識,東京大學教授、原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原博雅教授今天就強調,中日關係應該考慮日本內政和外交的關係,日本的外交深刻受到國內經濟因素的影響,這一點不能忽視。同時,他認為中日關係還受到日美關係、日本和台灣關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這也得到了在座中國專家的認同。學者們特別提到,對於即將開始的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是否會就中日關係開展交流拭目以待。

加強兩國專家交流也是中日學者的共識。小原博雅教授就建議搭建一個新的平台,助推兩國民間交流。在他看來,目前兩國民眾一般只瞭解自己國家的立場和想法,互相瞭解遠遠不夠。還有學者建議,今後可以每年發佈一個中日關係白皮書。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也指出,對於中日兩國人民來說,對於對方國家都是「百聞不如一見」。

責任編輯:喬一樵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