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上海的第二座無性別公廁,解決了女性排隊如廁問題,卻難解尷尬。
兩個月前,位於黃浦區大林路93號的公廁經過改造,變為不再區分男女的無性別公廁——公廁大通間內的9個廁位不分男女,隔板高達兩米多,每個廁位門板都顯示「有人」或「無人」。
據澎湃新聞報道,5月25日,記者走訪了解到,上述公廁改為無性別兩個月來,之前女性排長隊如廁的現象已基本消失。但不少市民認為,在大通間見到異性時,會覺得比較尷尬,特別是有些老人,會拉開側門,再整理褲子。
這也是繼2016年在浦東試點的首座無性別公廁後,上海投用的第二座無性別公廁。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點無性別公廁中如市民不能接受,不排除恢復成男、女廁間。
5月27日,黃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金亦鳴表示,大林路上的公廁面積僅33平方米,但需求量大,改造成無性別公廁,可以騰出更多空間,滿足更多用戶的如廁需求。如果區內其他老公廁周邊居民有改造為無性別公廁的需求,不排除也會進行改造。
常有如廁市民不敢走進去
最近,家住黃浦區大林路附近的居民王女士發現,位於大林路93號的公共廁所經過重新裝修後,不再分男女廁所,而是變成了有9個廁位的大通間,再配一個小便間。
「以前經常要排隊,現在基本不需要排隊,但男女都在一個通間內,感覺還是很尷尬。」王女士說,特別是有些老年人,習慣打開廁門,再拉褲子拉鏈,自己看到就特別尷尬。
5月25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這個無性別公廁,發現不斷有人前來使用。
記者看到,該公廁的開放時間為早上5點半到晚上9點半,內部面積不大,靠近門口處設一男性小便間,還有一個有個間廁位的大通間,其中1個坐便,8個蹲便。
這些廁位分列兩邊,中間的通道較為狹窄,每個廁位門上都會顯示「有人」或「無人」,但不再有男女之分。
「經常有不熟悉這裡的人站在外面,想上廁所又不敢進來,害怕進錯地方。」一名公廁保潔員告訴記者,他一般會主動告知,這個公廁不分男女,只要顯示「無人」的廁位,都可以進去,「這句話,我每天都要說很多遍。」
在這名保潔員看來,公廁改建成無性別後,最大的好處是女性不需要排隊了,但還是有很多市民不太能接受,年輕人接受得比較快,但年紀較大的,在看到異性走進來或從廁位走出來時,還是會感到很尷尬。
男女都在同一通間內如廁,是否會有安全隱患?
該管理員告訴記者,一共有兩名公廁管理員輪班,開放時間會一直在公廁內。而且,這座公廁位於鬧市區,來往的車輛、行人很多,離地鐵站也很近,安全隱患並不大。
首座無性別公廁建立半年未達初衷
上海的第一座無性別公廁已試行半年,也仍面臨著尷尬。
2016年11月,上海首座無性別公廁在浦東新區張家濱濱河綠地內試運行,開放時間為5時至21時。
公廁內設男女通用的6個坐廁、4個蹲廁,隔間空間較普通公廁更大。每個隔間門上配有「有人」與否的LED顯示屏,廁位之間的隔擋高度達2.8米以上。
這座無性別公廁設置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男女廁位不合理、女性如廁排隊的問題。然而,開放半年來,該公廁並未達到初衷。
由於地理位置關係(位於綠地深處),該公廁日均使用量為百餘人次,遠不及多數社會公廁。公廁管理員反映說,除了早晨公廁會出現短時排隊,其餘時間都很空,此外,如廁者約九成是男性。
上海的兩座無性別公廁,一座因為位置問題,沒有達到初衷;另一座減少了女性排隊如廁,卻讓部分市民感到尷尬。對於無性別公廁的試點,上海是否會繼續推行乃至推廣?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試點探索「男女通廁」的目的,主要是想探索解決公廁男女廁位比動態不平衡的問題,減少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某一性別如廁排隊等問題,最大可能地滿足市民如廁需求。「在試點過程中,我們會根據遇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很多市民不能接受,也不排除會重新設置成男、女廁間。」上述負責人表示。
5月27日,上海市黃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金亦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大林路上的公廁已有30餘年的歷史,公廁面積僅33平方米,原先的公廁內是老式的溝槽式構造,蹲坑空間窘迫,因此在改造時決定採用無性別公廁,騰出更多如廁空間。
金亦鳴表示,他們在4月無性別公廁試運行後的一個月內已聽取周圍市民意見,增設了方便市民的欄杆等,「公廁是服務周圍市民的,這個公廁周圍除了附近居民,還有地鐵站,來自於地鐵的市民也會使用,30多年的老公廁需求量增大,改造是為了滿足更多用戶對公廁的需求。」
「至於(只有)一根通道,是因為目前的改造後的通道寬度為1.3米,若兩根通道,就導致每根通道都很狹窄。」 金亦鳴說道。
「這個無性別公廁是黃浦區內唯一一座無性別公廁,主要是面積太小,跟需求不匹配。我們並沒有在全區推廣無性別公廁的計劃。」金亦鳴補充道,「如今,新建的公廁面積基本上都在70平方米以上,因此不採用無性別公廁,但區內其他的二三十年、面積極小的老公廁若周邊市民有改造為無性別公廁需求,不排除我們也會對這些公廁改造為無性別公廁。」
責任編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