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作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經歷2008年奧運會的「無與倫比」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交接儀式上,北京將用一個什麼樣的「8分鐘」來展現自己?新華社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參與「北京8分鐘」創作的張藝謀團隊。
哪些大咖執導「北京8分鐘」?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初,張藝謀在原創冰上真人秀節目《跨界冰雪王》開播發佈會上宣佈,將參與執導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8分鐘表演環節」。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2009年國慶60周年聯歡晚會、2014年APEC歡迎晚宴文藝演出、2016年G20峰會「最憶是杭州」文藝演出……即便拋開電影,在大型活動演出方面,張藝謀的經驗也毋庸置疑。
除了張藝謀,主創團隊還有哪些「大咖」?記者瞭解到,目前至少有兩位國內「一流高手」已經加入:一位是全國人大代表、曾擔任北京夏奧會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的「金牌策劃」張和平,另一位是著名舞美燈光設計師,北京夏奧會開閉幕式、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北京APEC歡迎晚宴以及多屆春晚燈光總設計,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總製作人沙曉嵐。
「主創團隊早已投入『北京8分鐘』的創意和策劃工作。」張藝謀說,「比如執導《跨界冰雪王》,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綜藝節目的總導演,初衷是借此普及冰雪運動、吸引更多國人關心冬奧會,為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助力。」而另一個重要目的是,主創團隊希望通過這檔綜藝節目,選拔「既有表演基礎,又掌握冰上運動技巧」的知名藝人參與平昌冬奧會的「北京8分鐘」。
記者在排演現場看到,張靜初、左小青、孫藝洲等8名「零基礎」營員在《跨界冰雪王》總教練、冬奧會雙人滑冠軍申雪和趙宏博指導下,接受花樣滑冰的「魔鬼」訓練:每週接受一次冰上實境挑戰,經過數月訓練、選拔、淘汰等環節,最終決出勝者。
「這些從沒上過冰的營員在短時間內成為『冰上高手』。通過對他們真實狀態的記錄,向觀眾揭示花樣滑冰的艱辛,吸引更多群眾關注、參與冰上運動。」趙宏博說,「無論誰去平昌,營員們都具備專業運動員堅韌不拔、不畏困難、不服輸的精神,他們都是冠軍。」
「北京8分鐘」展示啥?
「在北京冬奧組委全力支持下,我們正緊張籌備各項工作,多套創意思路已基本形成。」張藝謀說,與以往演藝活動不同,「北京交接」在創意理念、情景元素、科技手段等方面要實現創新突破。
事實上,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奧運會旗交接儀式及下屆舉辦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鐘表演」)才固定在奧運會閉幕式舉行。而近年來無論夏奧會還是冬奧會,主辦國都愈發重視這短短的8分鐘展示時間。
——第一次出現在冬奧會接旗儀式的北京、中國,會通過這8分鐘向全世界傳遞什麼信息?
「8分鐘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奧林匹克會旗的交接,很可能還包含升國旗、奏國歌等環節,真正的表演時間或許只夠一兩個節目。」張藝謀、沙曉嵐透露,雖然節目時間很短,但也要「用世界的語境講中國故事」,充分表達「2022,北京見」的核心理念和中國熱情。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舉辦時間為2018年2月25日,恰逢中國農曆新年(正月初十),「中國年」的元素是否會成為「8分鐘表演」的主打?
「我們在申冬奧宣傳片中就一直強調『歡迎來中國過年』的信息。2022年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傳統春節,對於好客的中國人來說,請五湖四海的賓朋到家裡過年,很有意義。」張藝謀說,「不僅是過年,我們要用獨特的文化信息,在短短幾分鐘裡讓更多海外觀眾產生『我想去中國』的濃厚興趣。」
——平昌的「北京8分鐘」,主創團隊會更傾向於「歷史」,還是「現在」?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在經歷著飛速發展。張藝謀告訴記者:「短短8分鐘,我們說不完上下五千年。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應該是濃縮的一個『點』。」
「傳統和現代是不能割裂的。我希望用現代手法、現代思維觀念去表現傳統元素。」沙曉嵐透露,「就是將中國當前創造的輝煌濃縮到中國歷史文化創意元素中去。」
平昌「8分鐘」如何超越雅典「8分鐘」?
「非常艱難。」張和平、張藝謀不約而同地這樣形容平昌「8分鐘」。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的紅燈籠、中國鼓、茉莉花的展現效果與預想有差距。「當時,我們的很多創意被主辦方以各種理由否定,場地條件也限制了現場表演。」張藝謀說,目前對平昌「8分鐘」的場地情況瞭解不多,很可能也面臨同樣難題。
而另一方面,自2008年奧運會以來,北京APEC峰會焰火晚會、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等大型表演已達到極高水平。「珠玉在前,平昌的『北京8分鐘』想出彩、出新,難度更大。」張和平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困難重重,但主創團隊提出了更高標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用以前從沒用過的技法和手段,既突破瓶頸又展現創意。」沙曉嵐透露,「我們不再走『恢弘壯闊』『千人擂鼓』等大場面、大製作的『人海戰術』,而要突出個性化、情感化、技術化,在短短8分鐘裡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中國文化。」
其實,從北京奧運會開始,AR(增強現實技術)、全景投影等數字影像技術結合燈光、焰火等多種表現手段愈發成為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和文藝演出的「標配」。張藝謀主創團隊並未迴避在平昌「北京8分鐘」大量應用新技術的話題。
「當年LD大屏幕技術和投影技術,可以把畫面投射到屏幕上、地面上,僅用少數演員就能佔領體育場空間。現在的AR技術不但解決了平面空間問題,還能實現與演員互動,更加豐富我們的想像空間。」沙曉嵐舉例說,「其實這種技術幾年前就已在春晚應用。杭州G20文藝演出『在西湖上展映《天鵝湖》』,也運用此類技術。」
「我們希望借助影像視頻合成技術,將平昌現場實況與北京-張家口同期實景融合展現、交相輝映,運用生動人物、豐富情感、精彩故事感染世界觀眾。」沙曉嵐話鋒一轉說,「但前提是,技術必須與藝術結合,用新技術展現中國創意。」
孫悟空?葫蘆娃?長城?熊貓?誰會去平昌?
007、超級瑪麗、哆啦A夢、足球小將……越來越多更加時尚、現代的流行文化符號頻現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形成跨越國界的文化認同。
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黑貓警長……那些陪伴一代中國孩子成長的英雄們會不會出現在平昌?
沙曉嵐告訴記者,在主創團隊成立之初,尋找中國文化元素符號便是他們的重要任務。「包括長城、熊貓、孫悟空等,我們選擇很多很多,逐一探討。」
對此,張藝謀坦承,我國當代文化符號的探索仍處於學習階段。「世界觀眾一提動漫產業便會想到日本,而很多當代中國文化還遠沒有強大到讓全世界公認『中國在這方面獨樹一幟』。這讓我創作時往往很矛盾。」
這是否意味著,張藝謀團隊會繼續沿用鑼鼓、旗袍、黃河、故宮……那些無數次被使用,被一些人認為「重複」的符號出現在平昌?
「我們不拘泥於用或者不用那些符號,中國特色的辨識度是最關鍵因素。」張藝謀說,有些元素對中國人來說司空見慣,但就像提到埃菲爾鐵塔、盧浮宮便會馬上想到法國巴黎一樣,我們不能奢求外國人對中華文化有多深的瞭解,而要通過被世人廣泛認同的符號,先建立共識,再通過各種方式傳遞新理念。「最直觀、最典型的中國歷史文化符號能讓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瞬間想到China」。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我們用印刷術、火藥做完美展演,向全世界表明『四大發明』源於中國。只有主創人員具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呈現中國文化理念,才能感染觀眾。」張藝謀說,平昌交接儀式雖只有短短幾分鐘,還要面對各種難題,「但我的國家和民族是我最大的靠山。當我們策劃、排演走入死胡同時,回頭找找我們文化的根,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