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近日,由中國廣東省主辦的「其命惟新——廣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在一樓展廳裡,大型歷史題材中國畫《習仲勳在南梁》甫一亮相,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這幅畫作描繪了國民黨統治時期,在陝甘寧建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嘗試治國試驗的時年32歲的年輕革命家習仲勳「敢為人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畫作,讓共產黨人穿越時空的「南梁精神」躍然紙上,不禁讓人想起西北第一個邊區級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勳的就職諾言:「我一定帶領大家竭盡全力,保證所有鄉親有地種、有飯吃,老婆娃娃熱炕頭……努力為鄉黨做好事,請鄉黨們監督我。」
美術大展主辦方負責人,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這樣表示:「南梁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南梁精神的核心是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最初源頭之一。改革爭先、『殺出一條血路』的南粵精神,是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不忘初心』,為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勇於擔當、敢為天下先創造出來的。習仲勳是廣東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的開創者和爆破手,廣東的創新發展離不開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他認為,以美術創作的形式,穿越時空將南梁南粵「一畫牽」,同樣是「不忘初心」,不忘改革開放的精神之根、力量之源。
這幅作品寬3米,高2米,作者是廣東汕頭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陳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陳延說,這幅《習仲勳在南梁》能夠入選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並且引起廣泛關注,是他最高的榮譽。據他介紹,《習仲勳在南梁》是為了慶祝建黨90週年而創作的。
陳延出生在延安,自小在陝北農家長大,父母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老兵,而當時習仲勳同志就是一野的政委。這段在延安的生活經歷,對於陳延今後的生活和創作都有著很深的影響,對革命題材更是懷有一種特殊的創作熱情。「創作這幅畫,既是對習仲勳等老一輩同志歷史功績的回顧和述說,也是為了表達我對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敬仰。」陳延說。
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創建了以隴東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這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也是當時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不僅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邊區級蘇維埃政府——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俗稱「南梁政府」),更在艱苦卓絕的鬥爭實踐中孕育了偉大的「南梁精神」。
在創作《習仲勳在南梁》這幅畫之前,陳延查閱了大量資料並通讀了《習仲勳在陝甘寧邊區》這本書,從中汲取了靈感。畫作前後歷時5個月,五易其稿才得以完成。創作過程中,陳延花費了大量心血調整人物形象,以求內容更符合史實,畫面也更加豐富飽滿。最終,他決定用「群像」的方式來予以體現:畫面中,習仲勳同志的形象高大、親切,身邊環繞著紅軍戰士、工農群眾,在麥穗、嗩吶和紅旗的襯托下,畫面中的人物顯得生動鮮明,真實可信又層次分明。
陳延感慨說:「每當站在這幅作品前,所有的感動、振奮交織在一起,每一次我都能深深感受到,那份珍貴的革命情懷一直都珍藏在我心裡。」
回想起當年的歷史場景,陳延說,《習仲勳在南梁》這幅畫面中的群像人物幾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其中有一個列寧小學的小學生,就來自我在延安保育院、保育院小學(又稱「延安保小」)成長、生活的回憶;另外畫中的戰士、女教師和孩子分別代表了革命武裝力量、婦女和革命未來接班人這三個群體。」陳延說,這幅作品除了頌揚以習仲勳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在歷史進程中所發揮的偉大作用,還蘊含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樣一個主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有「歸屬感」的藝術佳作,這正是陳延一貫的藝術創作理念。談到這幅《習仲勳在南梁》,陳延總會想起此前他創作連環畫《斯諾西行》的經歷。解放初期,陳延認識了啟蒙老師黃胄並跟隨學習,從西安美術學院附中念到該校第一屆研究生,通過勤學苦練,打下了紮實的專業儲備基礎。1984年,陳延有5件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其中就包括連環畫《斯諾西行》。
為了這部作品,陳延曾到斯諾走過的陝北地區實地考察、採訪一個多月,積累了大量素材。創作《習仲勳在南梁》時,多年前采風積累的資料和人物形象又一次派上了用場。此外,陳延多年來對油畫、水粉、版畫的潛心鑽研,以及20多年的國畫磨練功底,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陳延說:「感覺此前做的許多事情,好像就是在等待這幅畫一樣,這是一個機緣,也是歷史給我的機會。」
如今,年屆七旬的陳延創作依舊充滿了熱忱,充沛的感情積累、豐富的生活積累、深厚的技術積累,讓他在創作過程中顯得游刃有餘,而過去的經歷總是源源不斷地給他帶來靈感。他笑著說,這是受到了「南梁精神」的感染。他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這幅畫並從中汲取一些力量。「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跨越幾個關鍵階段,堅持下來往往就是靠信仰和熱愛,充滿信仰和熱愛的作品會讓人感受到幸福。」陳延說。
「西方的大型油畫繪畫場面往往十分壯闊,歷史人物畫得比較真實、厚重,以貼近歷史的原貌。而《習仲勳在南梁》這幅畫採用的是中國畫的形式,又借鑒了西方油畫的特點,對於我個人而言,是一次很重要的實驗。」
在古代,中國畫一直被看作是一種「文人雅士」的繪畫,帶有「自我」意味的遊戲氛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陳延對中國畫的內涵和藝術特色別有一番自己的體會:「作為一名畫家,每個人的審美趣味和風格可以不同,但都必須尊重歷史,不能遊戲歷史。描繪歷史就必須讓畫面進入當時的歷史語境中去,這就要求畫家認真『沉『下去研究歷史,並和個人的歷史觀點相結合。」
在創作《習仲勳在南梁》的過程中,陳延有意識地把西方繪畫和中國畫有機結合起來,讓作品既保持中國水墨的靈動神采,又具有油畫的寫實表現力與衝擊感。整幅作品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不斷前行、革命事業後繼有人的振奮感,相當鼓舞人心。這也是這幅作品極具藝術衝擊力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