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 姬文風、甘瑜、冼国强)民主黨成員林子健日前報稱於旺角街頭遭人「擄走虐打」,各界均認為事件疑點重重,包括返家後即洗澡及清洗當日所着衣服,在被「擄走」地點他也一度有第二個說法。保安局局長李家超13日出席活動後交代案件進展,指出警方已做了大量調查工作,但目前未有發現證據顯示到當事人所聲稱被帶走的經過。西九龍重案組將就報案人所說的刑事行為,及針對報案人聲稱犯案者身份與背景進行調查。不過,西九龍重案組邀約林子健13日再去錄取口供,但林子健聲稱身體不適、太疲倦,拒絕錄口供,更在fb直播時指自己會「收聲」。
林子健近日聲稱,自己上周四(10日)下午4時多到油麻地砵蘭街一間球衣店購物,離開後朝油麻地港鐵站方向行走時遭多名操普通話者帶走。李家超昨日交代事件指,警方在接受報案後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包括翻查現場的閉路電視、在現場搜尋證人、查問以及作問卷調查,「目前警方蒐集到的資料,未有顯示到當事人所聲稱被帶走的經過。」
搞事有前科 FB直播稱 會收聲

林子健在fb直播談論事件。fb截圖
此外,林子健13日在facebook進行直播,回應網民的質疑,對於擄走地點出現兩個版本,他聲稱自己從未改口供,可能與記者溝通有誤會。至於為何不立即報警,反而先召開記者會,他聲稱,原本他太太和媽媽反對公開此事,而他亦打算去看醫生就作罷,不過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前主席何俊仁卻極力游說林媽媽和家人,最終他決定召開記者會公開事件。林子健又稱,因太太知道他滿身臭味,他聽從太太吩咐,決定清洗衣服。
林子健稱: 「我不會再參與任何高度的政治活動,我會『收聲』,我是一個懦夫……
我唔想玩呢個遊戲。」不過他表明,不會退出民主黨,揚言留下來的意義是因為尊重黨內的兄弟。而他上月已買機票,月底去美國讀書,無意參加立會補選亦不會退黨。
另外,13日網上流傳一段六年前的短片,一群網民發起「癱瘓地產霸權一小時」的活動,當中林子健亦有份參與。他們在超市各自拿了載滿一輛購物車的貨物,結帳時卻以多個毫子或金額不足的易辦事找續,結果令各超市大排長龍,最終超市報警求助。網友紛紛質疑林搞事早有「前科」。
李家超:警循兩方面調查
林子健稱自己在上周五(11日)凌晨1時「獲釋」,但事隔10小時後始開記者招待會,其後才到醫院和報案。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早前已明言,林子健無即時報案增加了警方調查的難度,呼籲市民遇事要立即報警。
李家超對此表示同意,「特別是當當事人身體受傷的話,更加應該即時報案,令他可以及早治療,因為如果傷口發生任何惡化,是可大可小的。」
有關案件現交由西九龍重案組調查,李家超指警方已將案件分類為非法禁錮、傷人和刑事恐嚇,調查方向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針對報案人所說的被帶走、身體受傷害,以及受到恐嚇的刑事行為。另一個方向是針對報案人聲稱犯案者的身份及背景。」
李家超續指,報案人向警方表示不需要保護,警方會繼續和他保持聯絡,希望他會積極提供資料,協助警方調查。不過,西九龍重案組原本邀約林子健13日再去錄取口供,但林子健回覆稱自己「頭暈,唔係好妥」,未能赴約。
陳勇:受害人幫手毀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社聯理事長陳勇表示,事件至今仍是疑點重重。他指出,香港是法治社會,在光天化日的鬧市擄走一個人,實在難以想像,再加上林子健是有政治經驗的人,難度更是大增。
他說︰「警訊都有教,幾歲細路仔都識,有咩事應該第一時間報警,有乜理由咁長時間都唔報警?平時我哋俾木刺刺到,都會覺得好痛,更何況咁多釘書釘?」
陳勇更認為,林子健洗澡、洗衣洗去很多證據,或會令事件變成懸案,「冇理由受害人自己幫疑犯毀滅晒啲證據。」
他坦言,不少街坊向他質疑事件難以置信,質疑是「有人做戲扮嘢扮過龍,連自己都呃埋」,期望警方可以徹查事件,令香港市民放心。
就有人聲稱事件是「內地執法人員」所為,更借機抹黑「一地兩檢」,行政會議成員、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指出,有理性思考的公眾不會將兩者混為一談。他從邏輯上反駁指,如果有關說法屬實,就證明了即使沒有「一地兩檢」,亦會有這樣的問題,與落實「一地兩檢」無關。
他又認為,既然社會普遍質疑林子健的說法有矛盾,又沒有證據證明其說法,相信多數人都會等待警方調查個水落石出。

李家超昨日出席活動後交代案件進展,確認警方目前未有發現證據顯示到當事人所聲稱被帶走的經過。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罗致光:港人很想知道真相
罗致光表示,警方已经着手调查林子健声称被掳之事,相信香港人都很想知道事实真相,希望事件能尽快水落石出。被问及过往是民主党成员,曾否接触内地的国安人员,罗致光就表示过往有与不同的内地人接触,但细节不方便现时谈论。
行政会议成员、工联会副会长黄国健13日出席电台访问时,被问到林子健事件会否影响公众对落实“一地两检”的信心,黄国健表示,事件不论在动机和发展并不合理,不会容易相信,有待警方调查才能水落石出。他又称,事件曝光后亦受到社会广泛质疑,无证据显示有内地执法人员在香港执法,相信有理性思考的公众,不会将“一地两检”和今次事件混为一谈。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