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學習中國經驗
——訪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希姆·施泰納
「中國在南南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倡議預示着中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中國為聯合國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2017年,不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理念、中國方案聚焦世界目光。
施泰納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過去50年到70年以來,由一個國家提出的,在其他國家進行投資和開發並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的最大單一項目。中國有豐富的資源以及獨特的發展經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是許多國家政府的合作夥伴。「我們願意同中國合作,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學習經驗」。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巴黎協定》的簽署等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在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的引領作用,習近平主席的承諾讓中國更加積極地與世界接軌。」施泰納認為中國在南南合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為聯合國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大。
自2017年6月履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以來,施泰納把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這一議程包含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強調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施泰納特別讚賞中國發展所遵循的一個原則: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不論男女老少、殘疾或健康與否。一個國家發展是否成功,最終取決於是否有人落下。「可以明確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方面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在防治污染方面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施泰納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不僅對於中國自身是一個巨大突破,對國際社會而言也十分有意義:「這就是領導力。真正的領導者能夠判斷形勢,認清道路,充分地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去尋找當下問題的答案。」中國不僅充分擁抱了自身歷史發展的新時期,也致力於解決聯合國正在關注的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社會進步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這標誌着我們正在朝着一個全新的時代發展。中國與世界,正在一起探索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