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2周年。
少年,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青年,他為中國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於外交場上挽回了大國尊嚴;老年,他為新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
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
路那樣長,人那樣多,
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
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十里長街送總理》
當我們回顧這位共和國總理的一生時,總會無數次淚目。
人民永遠懷念您,親愛的總理。
43年前的1月13日,
77歲的周恩來
向第四屆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
那是他26年的總理生涯中,
最後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
5000餘字,半個鐘頭,
對重病纏身的周總理而言,
逼近生理極限。
報告裡,
有他一直盼望實現的
「四個現代化」。
總理曾說:(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經濟上不能有較快的發展,那我們就對不住世界人民,也對不住我們的祖宗。
如今,
共和國早已不需在夾縫中求生存,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
「一帶一路」倡議、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
讓世界看見了不斷強大的中國。
當漢語熱席捲全球,
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為全球經濟繁榮提供中國路徑,
我們做到了總理所盼。
新時代,
我們依然自信:
共和國的聲音將更加鏗鏘有力!
周總理身穿中山裝,登上檢閱艦。
閱兵式後,總理揮毫寫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志們,希望你們為建立一支更加強大的足以保衛遠東和世界和平的海軍而奮鬥不息!」
時光流轉一甲子,
紀念建軍90周年,
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沙場點兵,
「敢於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首艘國產航母掛滿紅旗下水,
蛟龍入海,
見證著中國奇跡。
中國海軍護衛艦隊的戰士們,
在廣袤海洋間,
捍衛著世界和平。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空軍一號專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尼克松總統激動地說:「總理先生,我感到很榮幸,終於來到你們偉大的國家。」周恩來總理說:「總統先生,非常歡迎你到我們的國家訪問,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我們有25年沒有交往了!」
尼克松訪華時,曾隨身帶一個「黑匣子」。周總理一眼就看上了,而聽到工作人員說「天上現在還沒有我們中國的通信衛星」時,總理沉默了。
這件事,就此掛在了他心上。
直到1974年5月19日,總理寫了生命中最後一個批示,督促有關部門作出我國衛星通信工程規劃。11天後,他病重住院,此後再沒回到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
9年後,
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東方紅二號」橫空出世。
從無到有,
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航天讓世界矚目:
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
量子通信領航全球,
北斗衛星全球組網……
當我們有能力
一次次幫助別國將通信衛星送向天際時,
一定會有人想起,
那只讓總理掛念的「黑匣子」。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自主創新的號角之下,
中國智造、新四大發明湧出國門,
越來越多屬於我們自己的「黑匣子」,
正讓世界抬頭仰望。
「心願」已許,「承諾」未竟。
1973年6月9日,總理來到他闊別了25年的延安。走下飛機,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又回到家裡來了!」
當知道延安群眾的生活還很困難時,他流下了眼淚。
總理問:「延安能不能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
臨走時,他留給了延安人民最後一句話:「延安建設好了,我再來!」
彼時,
延安人口130萬,
農民人均糧食不足250公斤,
人均年收入不到50元。
今日,
延安人口225余萬,
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2元,
到2018年將現整體脫貧。
回望43年前的報告,
那裡有總理對民生經濟的記掛:
「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
「這十年中,我們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
歷史如坐標,
我們一路前行。
回首往昔,
才知道已經走出了多遠。
如今,我們的近14億國民,
吃穿早已基本保證,
小康社會兩年後全面建成。
如今,我們的前沿科技不勝枚舉:
「慧眼」衛星遨遊太空,
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
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
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
我們的發展更強勁,步履更堅實!
如果能時空對話,
我們多想告訴總理:
2020年
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
今後30多年的美好藍圖已然繪就。
共和國的千千萬萬個地方,
就像延安一樣,
糧食翻了一番又一番,
面貌變了一輪又一輪。
當年送別的十里長街,
如今已是十里繁榮。
這盛世,
可否如您所願!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周恩來一生的100個精彩瞬間
42年前,這個敬愛的人走了,什麼都沒帶,只留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今天,謹以周恩來一生的100個精彩瞬間,紀念這位大智大勇、鞠躬盡瘁的人民公僕。
求 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求學南開,留學日本,旅居歐洲,在五四運動中結社辦報,於反帝反封建愛國活動中身陷囹圄……一切,像是在為一場偉大的革命鋪平道路。
1911年,童年周恩來。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原籍紹興,8歲時生母病逝,南北輾轉。
▲ 來源:江明武 主編 《周恩來生平全紀錄》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年10月 出版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懷著對真理的渴望,搭乘法國波爾多斯號郵輪赴歐洲勤工儉學。先後旅居英、法、德。
革 命·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周恩來指揮工人運動,發動南昌起義,實施戰略大轉移,處置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赴國統區與蔣介石鬥智鬥勇……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一個新的黎明。
愛 情·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侶
周恩來,這個英俊瀟灑、位高權重的男人,一輩子忠於自己的愛情,與鄧穎超不棄不離,共度一生。他們在「五四」運動中相識,並非一見鍾情,卻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漸積澱成深沉的愛。
1923年,鄧穎超突然收到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明信片,背面印有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的畫像,周寫道:「希望我們將來也像他們一樣,一同上斷頭台。」
1925年,鄧穎超為了做好地下工作偷偷打掉孩子,讓周恩來火冒三丈;1927年,再度懷孕的鄧穎超因難產,孩子一生下來就夭折了,此後,鄧穎超再沒有懷上過孩子。
那個年代,沒有鮮花,沒有鑽戒,沒有誓言,但牽了手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愛情,戰火紛飛,時光荏苒,一點一滴白了頭。
外 交·風度翩翩 大智大勇
1949年,周恩來開始親自運籌新中國外交。可以說,他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舌戰群國,萬隆立威,求同存異,中美建交,智答記者……通過他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新中國開始走向世界,而世界則透過周恩來,看到不一樣的新中國。
總 理·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周恩來雖身居高位,卻永遠那麼讓人容易親近,仿佛只為人民而來。新中國百廢待興,他上山下田入礦井,哪裡有需要,他就及時出現在哪裡。目睹群眾貧困,他會禁不住落淚,即使病重,依然抱病操勞國事……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在京逝世,享年78歲。
周恩來一生沒子女、沒房產、沒墓地 ,兩袖清風地走了,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如他說:「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
這個優雅君子、睿智能人,
把缺點和錯誤留給自己,
將美好和未來都獻給了世人。
唯留下十里長街百萬群眾灑淚送別,
及後世人民永遠的緬懷。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