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河南非遺「泥泥狗」亮相廣州迎狗年

2018-02-13
自河南淮陽非遺傳人的「泥泥狗」作品在廣州亮相,迎接農曆狗年。(記者方俊明 攝)

自河南淮陽非遺傳人的「泥泥狗」作品在廣州亮相,迎接農曆狗年。(記者方俊明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農曆狗年春節將至,來自河南淮陽非遺傳人民間美術品「泥泥狗」13日起在廣州高劍父紀念館驚艷亮相,展現狗生肖與原始藝術的魅力。高劍父紀念館館長李琰稱,「泥泥狗」藝術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典型、罕見的藝術瑰寶,而且也是研究中國本源文化的「活化石」。

作品「雙頭狗」。(記者方俊明 攝)

作品「雙頭狗」。(記者方俊明 攝)

淮陽相傳為上古時「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舊都,而「泥泥狗」是淮陽泥玩具的統稱,其造型無論人魚禽獸均以狗為總名。據說得名的原因有三種,一說狗是伏羲都宛丘養「犧牲」時最早馴服的動物;一說又稱「陵狗」,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也有一說是女媧摶土造人時給人製造的夥伴。

作品「雄鷹羽人」。(記者方俊明 攝)

作品「雄鷹羽人」。(記者方俊明 攝)

李琰介紹說,「泥泥狗」是一種黑色泥塑,藝人在黑底上再施以紅、黃、青、白四色,色彩對比鮮明強烈而又不失和諧。「泥泥狗」中奇禽怪獸的造型和紋飾,超越自然中的現實形體,釋放出一種原始圖騰藝術的魅力。而任何一種泥泥狗,均能吹出嘟嘟的聲響,據說是來自伏羲的摶土為塤,是華夏民族最古老的樂器。

同時,「泥泥狗」的每一個造型都可以在遠古神話傳說中找到對應,而每一個紋飾都有先民巫術與生殖崇拜的意義,真實地記錄了人類文化發展的軌跡,成為研究人類學、民俗學的活性史料。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