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大陸各地「搶才大戰」 台當局難阻民間「西進」意願

2018-05-18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正處在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大陸亟需吸引人才、推動創新,各地引才舉措日趨優厚。「到大陸發展」成為台灣人才思考前途的重要選項,台當局近期推出若干阻攔之舉,既無力也無謂。

海南、天津最近加入大陸各地日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其中,天津市本月16日公佈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大幅降低人才落戶門檻,自當天中午12時30分至隔日上午8時30分,已有30萬人辦理落戶申請。

大陸各地引才舉措的吸引力也跨越海峽、影響台灣。今年2月底,陸方發佈實施「31條惠及台胞措施」,為台胞提供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方面同等待遇,磁吸力被台灣媒體形容「空前」。3月初,台灣媒體民調顯示,64.3%的受訪網民表示「知道大陸惠台31項措施」,52.6%表示「有赴陸意願」。

台灣人才前來大陸各地求職、創業,近年漸成風氣。例如,2015年起,福建省提出4年引進800名具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到高校任全職教師。據今年3月統計,僅省會福州一地已招聘129名台灣教師。

再如,中部的湖北省「千崗迎台青」計劃,除27所高校提供582個正式教師崗位,華工科技等一批重量級企業及台企提供了2000餘個實習、就業崗位。

同期,還有更多的島內人才通過人力市場招聘等渠道接觸大陸需求機構或被名企「挖角」。例如半導體產業,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台灣聯華電子公司前副董事長孫世偉先後進入紫光集團、前台積電「老臣」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加入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發光發熱。

民眾對「31條惠台措施」興趣攀升之際,台灣當局行政機構「突然」關注已長期存在的低薪問題,本月14日宣佈所屬公務機關、事業單位及派遣人員總薪資提高到月薪新台幣3萬元以上;此外,先後出台了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未經許可不得參與大陸各項國家級基金及研發計劃、已申請大陸補助的學者不得再申請台灣的專題計劃等限制性舉措,阻擋人員往來或交流。

大陸整體薪資近來有較快成長,但台灣人才到大陸發展「不只為錢」。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受訪時就指出,新生代到大陸並非一味注重眼前薪資,更多是考慮發展空間;尤其近年大陸發展服務業,對具專業資格的台灣人是有吸引力的出路。

大陸各地「搶才大戰」還將延續,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涵養的人力資源受到青睞,但也並非被刻意挖掘;如今,大陸本地優秀人才、「海歸」、外國人也都在這一最具活力的市場上尋找自己的位置。

台灣輿論分析近年來本地人才大量外流問題,認為主因是長期形成的低薪及產業遲未升級等結構問題,尤其未能抓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趨勢,錯失了引領市場風潮的機遇。根本問題是台灣沒有留住人才的市場,既有人才自然要前往更理想的就業地點。

「31條惠台措施」公佈以來,影響逐步呈現,台當局設門檻也難以阻擋人才「西進」腳步。

今年4月間,70位優秀台籍博士(生)在上海參加一場高校交流會,當地高校提供的年薪普遍逾20萬元人民幣,高端人才甚至有上百萬人民幣年薪及數額可觀的科研啟動資金、安家置業補助。而這70位參與者還是從投遞簡歷的近400名台籍博士(生)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遠航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