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產「北斗芯」首次投入實際應用 打破國外壟斷

2018-05-3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國產高精度導航芯片技術、全球實時精密定位服務系統取得重大突破。記者30日從衞星導航龍頭企業廣州中海達獲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射頻芯片首次投入實際應用,成功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而Hi-RTP全球實時精密定位服務系統亦亮相,將深度參與中國自主星基增強系統建設,助推北斗國際化;擬今年內在亞太區域試運行,2020年拓展至全球。

中國第一款投入實際應用的自主知識產權北斗射頻芯片「恆星一號」

中國第一款投入實際應用的自主知識產權北斗射頻芯片「恆星一號」

高精度導航芯片實現重大突破

據介紹,GNSS(全球導航衞星系統)裝備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簡單來說就是接受衞星信號和發送信號,而基帶芯片負責信號處理和解碼。這款最新射頻芯片「恆星一號」的面世,是中海達在北斗高精度導航芯片技術研發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國第一款投入實際應用的自主知識產權北斗射頻芯片。該芯片適用於GPS、北斗、GALILEO、GLONASS四個衞星系統所有頻點,可實現對全球所有衞星導航星座的全頻帶兼容。

「『恆星一號』芯片採用高度集成化設計,在一塊板卡上,使用這一顆芯片即可替代原來八顆國外芯片,不僅成本大大節省,而且讓板卡變得更小巧,更適用於無人駕駛領域。」中海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開始,「恆星一號」芯片已經在國內率先開始小批量投入使用,成功用於無人機領域兩款板卡的國產替代上,預計今年年底前會在中海達的系列板卡產品中逐步大批量替代美國進口芯片,並計劃在2019年的RTK整機新品中正式批量應用。

首度亮相的國產實時精密定位服務系統「Hi-RTP系統」,則通過融合星基(SBAS)、地基(GBAS)等兩種增強手段的技術優勢,讓用戶在無需架設基站的情況下,在全球範圍內任意地點可獲得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增強服務。尤其是在網絡信號無法覆蓋的無人作業區域和海上定位等應用領域,Hi-RTP獨具優勢。

國產定位系統精度可達4厘米

從目前來看,米級、亞米級水平的星基增強技術已較為成熟,但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星基增強技術還不成熟,比如在定位精度和收斂時間等關鍵指標上,標準的星基增強服務系統需要十幾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收斂時間。而Hi-RTP在與地基增強服務系統融合後,可實現3分鐘內的快速收斂,且定位精度可達到4厘米。

「Hi-RTP服務系統將深度參與我國自主星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從而打破國外壟斷,不僅有助於北斗全球基準網的建立,而且攻關並掌握北斗多星座高精度星基增強處理核心技術。」中海達有關負責人透露,Hi-RTP定位服務系統已在中國區域試運行,全球參考站達100個;計劃今年內在亞太區域試運行,全球參考站達180個;到2019年至2020年,力爭定位精度將實現全球範圍4厘米、重點區域2厘米,並實現L波段衞星和Internet網絡的同時播發,全球參考站將達220個。

責任編輯:清之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