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深圳最手巧外婆7年手繪《姥寶貝日記》

2018-06-01
李曉華是來自吉林四平的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她花費7年時間,每天親手畫一幅外孫日記,被網友譽為「最手巧外婆」(記者 熊君慧 攝)

李曉華是來自吉林四平的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她花費7年時間,每天親手畫一幅外孫日記,被網友譽為「最手巧外婆」(記者 熊君慧 攝)

《姥寶貝日記》耗費7 年時間,每天一幅外孫日記,如今已有24本日記畫集(記者 熊君慧 攝)

《姥寶貝日記》耗費7 年時間,每天一幅外孫日記,如今已有24本日記畫集(記者 熊君慧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熊君慧)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最好兒童節禮物是什麼?深圳的一位六旬外婆花費7年時間,每天親手畫一幅外孫日記,一年365天,一共堅持了7年,如今已經有了24本日記畫集。這本送給外孫的插畫集《姥寶貝日記》被網友評為「最好的兒童節禮物」,這為六旬外婆也被譽為「最手巧外婆」。

這位有心的外婆名叫李曉華,是來自吉林四平的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2010年退休之後,她來到深圳幫女兒帶孩子。因為退休前主管當地的美術教育工作,自己也有繪畫的基本功,所以她決定用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李曉華告訴記者,「剛開始畫的時候不太嫻熟,到後來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而且越畫越好。」

記者翻開其中一本日記,看到的滿滿都是愛。每天都記一件事情,一年就是365幅畫,畫滿四本畫集。不知不覺間,李曉華到現在一共畫了24本。積累起來是厚厚的一摞,看上去非常壯觀。每本日記都記錄了李曉華外孫多多的日常發生故事,平常,樸素,真實:孩子第一次笑,第一次會爬,第一次會走路,第一次會叫爸爸媽媽,第一次叫外婆、第一次去幼兒園……無數個孩子的第一次,在紙上栩栩如生表現了出來。李曉華告訴記者,她從選擇每天最值得記錄的故事把它畫下來,再配以文字,形成圖文相互映照的形式,方便讀,也方便看。

每本日記都記錄了李曉華外孫多多的日常故事(記者 熊君慧 攝)

每本日記都記錄了李曉華外孫多多的日常故事(記者 熊君慧 攝)

這本世界上獨一份、限量版的《姥寶貝日記》是李曉華送給外孫多多最好的禮物,她計劃每年都畫下去,堅持畫到外孫18歲。然後她會把這本日記完整的交給外孫,成為他珍貴的記憶。李曉華說,這本日記就是「一個最美好的回憶」,外孫可以從這本日記感受到親人的愛,也要學會去愛,去關心別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李曉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自己也不斷充電學習。比如,她每年都就會出一趟國,在出國的過程中不僅擴大了視野,瞭解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她也會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與自己的外孫分享與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她認為自己和孩子一起共成長,共進步。就這樣,李曉華和外孫不僅僅是「隔代親」,也是「忘年交」。

中國式教育通常會選擇「挫折」教育,對孩子嚴厲管教,也出了不少虎媽狼爸。李曉華對「挫折」教育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覺得該嚴厲的地方需要嚴厲,但是對於孩子的不足,要多鼓勵,多提建設性意見。在這本日記裡,除了記錄孩子的日常,也有她對教育的看法。

插畫集《姥寶貝日記》被網友評為「最好的兒童節禮物」(記者 熊君慧 攝)

插畫集《姥寶貝日記》被網友評為「最好的兒童節禮物」(記者 熊君慧 攝)

在李曉華看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大人能做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比如父母如果喜歡閱讀,喜歡鑽研,那麼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愛學習的家庭氛圍,那麼這樣的孩子多半會博覽群書,積極上進。

李曉華說,這本《姥寶貝日記》不僅是一種記錄孩子成長的方式,同時也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以下如何更好的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你怎麼教育與培養。要教育孩子一生多讀書,完美技能,如果想贏,必須先學會輸,學會友善,懂得感恩,樂於助人,誠實守信,堅持原則。要告訴孩子,健康,快樂,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