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岑志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7日開始推出網上問卷,沿用實體問卷的「點心紙」形式,讓市民挑選土地供應選項。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不認同問卷迫市民「焗揀」提供選項的說法。負責分析的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表示,毋論實體或網上問卷,均無法完全杜絕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強調中心會按專業判斷及經驗作出客觀分析。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月26日起就諮詢舉行巡迴展覽,現場派發實體問卷,至今收到最少1,000份問卷。網站7日推出網上問卷,內容與早前開始派發的實體問卷相若,以類似「點心紙」方式,讓市民挑選土地供應選項,亦可填寫其他意見。
網頁會要求先看短片
市民在填寫問卷前,須先行確認並非「自動程式」,然後網頁會提供背景資料,指《香港2030+》研究提出,香港長遠欠缺至少1,200公頃用地,包括直至2026年短缺最少815公頃,之後20年最少短缺391公頃。網頁之後會要求觀看短片,了解香港的土地需求與供應情況,短片長約5分鐘,市民至少要看 1 分鐘,才可選擇前往下一頁。
網上問卷內容與實體問卷相同,包括4個短中期選項、10個中長期選項及8個概念性選項。若市民揀選的選項土地供應不足,網頁會彈出提示,指香港短中期土地短缺最少800公頃,即使推行全部短中期土地供應選項,仍不足以解決短缺問題,中長期土地短缺亦超過400公頃,詢問市民是否確認提交。
接受小組委託的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監白景崇表示,問卷收集完成後,不論是否填夠1,200公頃的土短缺需求,都會以列表形式顯示個別選項及選項組合的結果,並會按填寫人士的年齡、住屆狀況及居住地區作交叉分析。
白景崇指出,網上問卷包含識別IP位址的資訊,如短時間內於同一IP位址提交異常數目答案相同的問卷,他們會識認出這些問卷,並作適當處理。他舉例指出,如有同一IP位址提交兩份問卷,有機會是由一對朋友提交,故不會當成是重覆問卷。但他承認,毋論實體或網上問卷,均無法完全杜絕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研究中心會按專業判斷及經驗作出客觀分析。
否認迫市民「焗揀」選項
對於問卷被指有引導性,及部分選項土地潛力被低估,黃遠輝回應指出,有600個方式可選到超過1,200公頃的需求,不認同問卷迫市民「焗揀」土地供應選項。他指出,問卷短中期和中長期共10個選項選項,其土地潛力總和超過3,000公頃,只是希望市民選出達到1,200公頃的組合。
黃遠輝續說,公眾諮詢結束後,小組會參考港大分析撰寫報告,該份報告會對外公開,而港大的分析結果,相信於稍後時間亦會公開。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