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大新療法助晚期肺癌延命7個月

2018-06-21

【文匯網訊】(記者 費小燁)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第二代標靶治療後,整體存活期較接受常規治療延長了7個月,其中逾半患者更存活超過30個月或以上。是次研究為第三期臨床研究,反映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更有效,可望成為帶有EGFR基因變異晚期NSCLC病人的一線治療新標準。

相關研究結果剛於權威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並於全球最大兼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科組織「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中向全球專家發佈。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香港每年新症逾4,000宗。肺癌患者中逾80%為NSCLC,NSCLC以肺腺癌為主,當中肺腺癌病人接近一半是因為身體出現EGFR基因變異而致病。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早於2009年確立口服標靶藥Gefitinib為EGFR基因變異的一線方案。過去10年,醫學界已出現新型的肺癌標靶治療。

為了解第二代標靶藥Dacomitinib與常規治療所用的Gefitinib對EGFR基因變異晚期NSCLC病人的療效,莫樹錦率領全球71所醫療中心和大學醫院進行第三期臨床研究。上階段的研究已證實,病人在接受第二代標靶藥治療後,「無惡化存活期」超過1年以上,較常規治療長6個月。

莫樹錦表示,是次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第二代標靶藥能將患者整體存活期延長。452名被確診EGFR基因變異的晚期NSCLC病人參與研究,當中近80%為亞洲人。他們被分成兩組,分別接受第二代標靶藥Dacomitinib和常規的Gefitinib治療。

癌細胞擴腦風險大減

結果發現,接受新藥治療的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34個月,較常規治療多了7個月;接受治療30個月後的整體存活率為56%,亦明顯較常規治療的46%為高;只有1人癌細胞擴散或轉移至腦部,常規治療則有11人。在新藥組中,需要進行跟進化療的患者數目也較常規組少近10%。

莫樹錦於本月初舉行的第五十四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上發佈上述研究結果時說:「今次研究別具意義的地方,在於這是首個第三期臨床研究,隨機比較兩款針對EGFR的抗癌藥作為一線治療時,結果發現能有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新治療方案不論在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都較優勝。」

惟他指出,新治療方案常出現腸胃不適的副作用,當中80%患者在服用第二代標靶藥後出現肚瀉的情況,嚴重者更需停止服用新藥。他期望是次研究結果可為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晚期NSCLC病人提供多個一線治療的選擇,為他們進行更適切的治療。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