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山大學《港澳青年內地創業報告》出爐

2018-07-02
中山大學2日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港澳青年內地創業》報告。

中山大學2日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港澳青年內地創業》報告。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2日在中山大學舉行發佈會,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18)》、《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港澳青年內地創業》研究成果。其中《港澳青年內地創業》報告,選取在內地22個創業港澳青年代表進行故事講訴和個案研究。其中,超過9成創業港青選擇在大灣區創業。該報告的主編和統籌者張光南表示,與老一輩港澳創業者不同,新一代港澳創業者學歷更高、從事產業具有更高科技含量、所處價值鏈更高端、提供產品服務具有更高附加值。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教授張光南表示,通過梳理港澳青年創業故事發現,與老一輩相比,由於面對內地的創業環境發生變化,香港創業者在資歷、創業心態、創業模式、創業者的特徵也相應地有所不同。港澳青年除了有「四高」的創業特徵外,創業模式也從過去的「輸入」轉為「輸出」。張光南表示,在內地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之後,原本港澳向內地輸入技術、商業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等模式,已經逐步轉向由內地向港澳輸出的經驗模式。「這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中表現得尤其突出,特別以移動支付、網紅經濟為典型代表。」

在港澳青在內地創業的22個領域中,來自互聯網的數量最多,或將成為熱門趨勢。在創業心態上,北上的港人也從過去的「俯視」逐漸變為「平視」乃至「仰視」。張光南解釋,改革開放初期,部分港澳商人到內地創業時,不可避免帶有發達地區到落後地區投資的優越者「俯視」心態,許多港澳青年在接受訪談時也承認了這點,而且認為目前有一些對內地缺乏瞭解的港澳人士依然習慣如此看待內地。「隨著港青對內地有更加清楚和客觀的瞭解後,他們開始逐步客觀地看待內地的一切,也會對內地在高科技、互聯網經濟、高鐵建設等方面產生欽佩心理。」

同日中山大學還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副院長陳廣漢表示,「一國兩制」和四個核心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體制和經濟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必須推進體制和基礎設施對接、城市功能和產業分工協調,實現區域內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動,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借鑒國際經驗打造中國式灣區,並與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相結合。

責任編輯:遠航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