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美貿易戰開打 港資機器人出口商提前在美佈局避損失

2018-07-07
香港年輕博士麥騫譽創立的公司主要生產傳感機械臂,他指中美貿易戰再升級,會考慮將部分組裝轉移到美國。

香港年輕博士麥騫譽創立的公司主要生產傳感機械臂,他指中美貿易戰再升級,會考慮將部分組裝轉移到美國。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盧靜怡)中美貿易戰「第一槍」打響,美國在6日宣佈對34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正式生效。此次美國公佈的加稅清單,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設備、高鐵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農機裝備、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這批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企業首當其衝受到波及。香港的年輕博士麥騫譽,是美國海歸人才。他回國創立的路邦動力有限公司,專門研發生產「動作傳感機械人手臂」。該機械手臂動作精細度達到全球領先水準,美國電力公司、英國拆彈公司也是其大客戶。「我們全球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就是美國市場。中美貿易戰反反覆覆也讓人擔憂。」

麥騫譽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屬於高科技領域機械產品,在美國加稅清單範圍內,因此提前在美國設立維修中心。「成立這個維修中心有一個目的,就是中美貿易戰鬧得太僵時,會考慮將部分配件轉移到美國組裝,這樣對企業開始比較安全。」他說,目前公司仍處於觀望狀態,對美國徵稅政策「見招拆招」。他說,目前將成品運輸到美國有可能被徵收重稅,下一步或者會將組件和部件的形式運到美國進行組裝,再利用美國分公司去維持與美國客戶的關係。「目前我們主要生產地都放在廣東東莞,原材料都來自國內,那邊零配件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非常齊全,成本也更低。我們暫時會保留在國內的生產。」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雲表示,中美貿易矛盾積累時間較長,國內出口企業不可以將貿易戰看作短期風波。她又認為,國內生產者已不再是成本導向型的企業為主,更多開始轉型為市場導向型的企業。「中國優勢不是人力、土地成本低廉,而是中國已經是機器人、智能裝備等對新興技術產業最大的消費市場。」她認為,在貿易戰中,國內加工貿易企業可以適度開發國內市場。而中國也可在這段時間進一步開放市場,吸納全球高科技產品。

「美國訂單占公司海外銷售接近20%,儘管上半年中美出現貿易摩擦,來自美國的訂單量也維持穩定。」中聯盈廚房餐飲設備公司美國市場銷售宋羲彥表示,儘管美國正式宣佈加徵關稅,但目前為止仍沒有收到美國客戶回應。她指,最近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有利,會考慮將人民幣貶值的匯率差適度讓利,作為與美國客戶談判籌碼。「不過國內原材料在漲價,中國加工生產企業無法做出太大讓利,美國加關稅最終還是會傷及他們本土企業。」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