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姜文導演4年磨一劍,「民國三部曲」最後一部《邪不壓正》如期上映,但觀眾口碑卻出現兩極化,在豆瓣上,它的評分高達7.2分,對於別的導演來說,這已經算是很高的分數了,但對於姜文來說,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讓子彈飛》拿到的分數可是8.8和8.7分。
筆者比較贊同周黎明導演的評價:「《邪不壓正》是一部飛著的影片。喜歡和不喜歡該片,主要都是這原因。喜歡者看到了飛揚,不喜歡者看到了不著地。」因為對於《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從畫面、攝影、美術設計、佈景、人物表演、音樂、劇情等元素來看,唯一能夠讓觀眾挑刺的就只有劇情了,《邪不壓正》的故事並不複雜,但這麼簡單的劇情姜文導演並沒有按照類型片的方式來講述,而是在其中糅進了很多他個人對於歷史和人性的思考,這些暗藏在情節中的點對於專業的影評人來說,是加分的,但對於普通觀眾,有些看起來就顯得有點「故弄玄虛」。
我覺得,從藝術的角度來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部電影有沒有打上導演個人的烙印,這部電影有沒有提供以前此類電影沒有出現過的審美類型和藝術形式。比如,以前觀眾心目中的武打片類型都是徐克、袁和平、成龍等香港電影人拍攝的類型,但侯孝賢導演拍了一部《聶隱娘》,武打的方式和故事的講述上完全顛覆了觀眾對武打片類型的認知,這在藝術上就是一種創新。侯孝賢導演憑借《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邪不壓正》在劇情的講述上,也沒有按照嚴格的復仇片的路數來,這打破了普通觀眾的心理預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觀影障礙,但在藝術上,卻是加分的。
按照常見的類型片講述方式,《邪不壓正》應該緊緊扣住彭於晏飾演的李天然復仇這條主線來展開,這位能夠躲避眼前射過來子彈的年輕人,在片中最大的障礙是心中恐懼,但影片在前半部分幾乎沒有表現李天然內心的恐懼部分,更多時候,他是帶著笑容在屋頂上飛奔,就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這是姜文導演在挑戰觀眾的心理期待,他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自己飾演的藍青峰和廖凡飾演的仇家朱潛龍之間的心理暗鬥。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劇情的主線不突出,觀眾的類型片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但這些內容,恰恰是姜文導演最想表達的觀點,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題是「尋父」,後半部分的主題是「復仇」和「愛情」,前者是他作為一個導演對於歷史和家國關係的思考所在,讓他割捨掉這些,我想也就讓他失去了拍攝這部電影的動力。
姜文眼中的北平,有一種風情萬種的銷魂勁兒,對於《邪不壓正》的佈景,除了讚美,幾乎聽不到任何異議的聲音。就衝著在銀幕上復原的這座千年古城,觀眾走進電影院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觀眾對於《邪不壓正》的兩極化的評價,其實反映了現在中國電影面臨的兩難境地,作為藝術的電影,它需要打破觀眾的心理預期,在藝術形式和電影的講述方式上做出探索,這勢必引起觀眾觀影時的障礙。而電影的商業屬性,又需要導演順應觀眾的心理預期,完全滿足觀眾的心理期待。像姜文這樣的導演,要讓他完全向商業電影妥協,幾乎就是要了他的命。我覺得,客觀公正地看待《邪不壓正》這樣兼顧電影商業性和藝術性的電影,是對電影人辛苦付出的尊重,也是中國電影之福。
《邪不壓正》跟《陽光燦爛的日子》比起來,一定是遜色,一個導演也不可能永遠都保持在巔峰狀態,但這部影片的閃光點依然不少,就像張藝謀導演曾經說過的,一部電影看完後,觀眾留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幾個畫面,相信很多看過《邪不壓正》的觀眾,多年以後依然會記得,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一個身懷絕技的年輕人,披著披風,在綿延的北平四合院的屋頂上跳躍翻騰,一股「快意恩仇」的復仇慾望在他心中燃燒,最終,他用自己的勇氣詮釋了「邪不壓正」這句天道之語。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