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高鐵開通在即,與市民興奮雀躍態度截然相反的,是反對派政客的「晦氣」表現。先是質疑高鐵效益有「水分」,繼而攻擊政府欺騙市民。從當初攻擊「割地賣港」,到今日的「雞蛋裏挑骨頭」,反對派為反而反的嘴臉表露無遺。
當然,從化解疑慮的角度,有兩個問題必須釐清:一是高鐵乘客量的浮動,會否影響高鐵的整體效益?二是在整件事中政府有沒有隱瞞公眾?
的確,根據政府的最新數字,高鐵每日客量有兩萬人的差距。但這是因為經濟結構的改變所致,而且只是「保守」估算,並不代表最終一定如此,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乘客量定會上升。更重要的是,絕不能因少了一、兩萬乘客,便徹底否定整條高鐵。更何況,高鐵的效益遠遠不止於「售票所得」,而在於大大提升了香港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這絕非錢所能買得回。
其次,乘客的波動,取決於各種因素,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使用習慣的考慮,並不存在政府「隱瞞」之說。實際上,高鐵對香港市民來說是新鮮事物,而直通香港涉及「一地兩檢」,對內地同胞也是新鮮事物,當中會有一個適應過程。猶記當初京滬高鐵開通時,內地也有同樣的質疑,結果如何?現在往往是一票難求,所帶動的邊際效益無法估算。
高鐵通車,在香港的發展歷程中,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里程碑。不僅象徵著香港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更意味著香港進一步鞏固了區域樞紐地位、提升了整體競爭力、增強了應對挑戰的能力,同時也是坐上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高速專列」。
反對派一連串的反應,不僅毫無說服力,反倒是進一步暴露出其為反而反的本質。「動感號」即將開動,這又豈是區區幾個跳樑小丑所能阻擋得了的?
(來源:大公報A2)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