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19年前在對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進行的一次發掘中,一尊「綠臉俑」的出土瞬間轟動海內外,這件彩繪跪射俑不僅擁有一副獨一無二的綠色面孔,其身上還有多處其他秦俑所沒有的特點,因而成為國寶中的國寶。記者28日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獲悉,作為該館國寶展廳展出的第二件國寶重器,這件被限制出境亦很少對外展出的唯一「綠臉俑」,在相隔10年後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一時間不僅成為西安大街小巷談論的熱點話題,同時也引發觀展熱潮。而在以嚴苛著稱的大秦軍團中,為何會出現一個綠臉的弩兵,雖然眾說紛紜,但千年謎題至今依然無人能解。
「綠臉俑」獨一無二特點鮮明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這件「綠臉俑」呈跪射狀,白色眼底黑色瞳孔炯炯有神,綠色的臉孔在黑色鬍鬚和髮髻的襯托下格外引人注目。雖然已在地下沉睡千年,但其臉上堅毅的表情和那種秦人楞娃永不服輸的精神氣,卻瞬間會讓人感覺到千年之前戰場的殘酷和狼煙四起。專家告訴記者,「綠臉俑」1999年發現於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東北部弩兵陣營的中心位置,除了有別於其他陶俑淡粉色面孔的另類綠色,其腰部的鎧甲甲片是上壓下,而肩部的則是下壓上,這也是比較少見的。此外,陶俑腳上那雙陝西關中地區十分普遍的千層底布鞋,其鞋底凹凸有致的針線紋理,亦被塑造的細緻清晰逼真,可見當年秦代工匠技藝的精湛。
據悉,在秦代兵馬俑完全是寫實創作,都是工匠根據秦軍的真實樣子做出來的,無論從神態還是服飾都儘可能保持原真性。但為何會出現綠色的面孔,陝西歷史博物館專家指出,在「綠臉俑」出土後學界就一直在爭論,大致有三種說法。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有可能是在地下千年的埋藏時間裏發生了化學反應,但為何只有一尊發生變化,這又無從解釋;其次有人指出這其實只是一件半成品,工匠在塗完底膠之後,根本沒有完成上色工序,從而導致其以底色示人,但在刑罰分明的秦代,這種說法也是缺乏說服力;第三種說法則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工匠有意識的塗成綠色,可能是隱含了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意義。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這三種說法也僅僅限於猜測。
而和學界觀點不同的是,現場觀展的民眾想法可謂是腦洞大開,有參觀者認為當年或許真有綠種人,也有遊客認為那是弩兵陣營擔負狙擊任務的「特種兵」專有的迷彩裝扮,更有人表示那是工匠受了氣,臉被氣綠了。
兵馬俑陪葬時色彩斑斕 據介紹,其實作為秦始皇的御前軍團,千年前陪葬時的兵馬俑並不像現在這樣「灰頭土臉」,而是色彩斑斕、層次分明。秦俑在最初製作時都是通體彩繪,但在以後的歲月里,由於陪葬坑遭受火燒、洪水等破壞而塌陷,陶俑出土時已支離破碎,彩繪大多脫落。而根據研究,秦始皇兵馬俑身上的彩繪是由褐色的有機底層和彩色顏料層構成的,兵馬俑身上彩繪所用顏色基本有紅、綠、藍、中國紫、黃、黑、白等,多為天然礦物質材料。其中中國紫為人工製造,兵馬俑也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中國紫的實物。
此次展覽,主辦方不僅為「綠臉俑」準備了400多平米的專享展廳,同時還採用專業的低反射玻璃展櫃、無紫外線燈光,以及多媒體演示、互動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力圖深層次解讀「綠臉俑」背後的故事,以便讓觀眾近距離更加深入感受國寶之美。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