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50強企 港佔5席

2018-09-08
粵港澳專家企業探討大灣區生物科技發展(記者敖敏輝攝)

粵港澳專家企業探討大灣區生物科技發展(記者敖敏輝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9月7日至9日,在廣州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上,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公布,擁有較好科技創新基礎的穗港深共占45席,包括香港本土5家。他們被認為是在技術創新、市場應用、資本市場認可度上處於同業領先,是大灣區生物科技「獨角獸」或潛在獨角獸企業,是潛在赴港上市生物科技企業的中堅。業內人士指出,香港在生物科技發展方面有技術研發、企業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將成為大灣區生物科技發展壯大的重要助推力量及受益者。

港交所上市規則修訂誘促挖掘生物科技「獨角獸」

去年以來,大灣區多地公布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規劃,香港公布的系列措施尤其受到關注。其中,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一道,成為香港打國際科創中心的四大重點支持領域。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特別允許尚未盈利或者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生物科技將成為大灣區打造科國際創中心重要方面,圖為三地生物科技企業同台展示(記者敖敏輝攝)

生物科技將成為大灣區打造科國際創中心重要方面,圖為三地生物科技企業同台展示(記者敖敏輝攝)

這一重大變革,引發連鎖反應。本次由畢馬威中國和廣東中創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及創新企業評選,正是受該改革措施啟發,直接推動。

畢馬威中國負責人指,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旨在培育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生態,發掘與選拔生物科技未來的「獨角獸」企業,通過向優秀的企業匯聚更多的基金、人才和產業資源,推動大灣區生物科技的發展。

自今年5月起,來自政府單位、第三方研究機構、專業投資、醫療機構等頂尖專家團歷經數月調研打分,結合網絡投票,最終選出50強。除了深圳華大基因、東陽光葯業、廣州賽萊拉、凱普生物、香港李氏大藥廠5家已上市公司,其餘45家均為獨角獸或潛在獨角獸企業

穗港深佔據榜單9

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核心城市奪得其中45席,所佔比例高達90%。擁有眾多生物科技產業園的廣州上榜最多,達27家;深圳次之,共13家;香港本土有5家,除李氏大藥廠外,還包括三和生物公司、再心生物科技公司、善覓有限公司和愛華生物科技公司。

據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生物科技小組稅務主管合夥人羅健瑩介紹,本次評比,專家團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技術創新,其次是其產品市場應用現狀及前景,以及資本市場對其認可度,而企業規模和營收並不作為主要參考,因此,一些大型製藥企業並未上榜。

「評比結束後,畢馬威將聯合多種力量和資源,對這些企業進行回訪,在其技術研發、人才合作、融資等方面,給予協調和幫助,協助推動上市。」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大灣區建設應充分利用香港科研優勢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指,廣州近年對生物科技企業激勵力度極大,且三甲醫院眾多,醫、企推動研究落實到臨床,因此產學研中「產」企較多。而香港優勢是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本次評比並不包括高校和研究機構,所以榜單沒有體現出這方面優勢。深圳目前的劣勢是產業上游和下游的銜接,在大灣區打造科技創新走廊中,香港和廣州都可以助其補齊短板。

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創始人兼主席於常海表示,廣州生物科技發展側重基因檢測、幹細胞治療和生物3D打印,而香港生物科技研究和應用的範疇更廣,包括診斷、製藥、農業、儀器、食品業和環境六大方向,雙方在創新生態鏈上可以互補。香港可以充分發揮其多領域研發和技術攻關優勢,推動整個大灣區生物科技的發展。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亦指出,香港醫學科研基礎雄厚,且具有國際化視野,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應特別重視香港在這些方面的優勢,促成產學研結合,最終推動產業整體發展。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一系列政策紅利及市場激勵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有望進入爆發期。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