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作為「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城市群之間唯一公路直連通道,廣東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交通紐帶,深中通道目前「橋、島、隧」工程均已開工。記者近日走訪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及施工現場了解到,該工程至少面臨9大世界級「建設挑戰」,包括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世界最大海中錨碇、世界最高海中大橋等,而海底隧道以「特長超寬雙向八車道」標準超過港珠澳大橋成為世界首例。按工期,2019年上半年完成首節沉管安裝,2022年隧道貫通,2023年主體工程竣工,預計2024年全線通車。
世界級集群工程總概算約446.9億元
深中通道位於珠三角核心區域,北距虎門大橋約30千米,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8千米,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對「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大型主流融媒廣東行暨地市深調研」采風團透露,該項目總概算約446.9億元人民幣,面對嚴苛的建設條件和多樣性的技術方案,深中通道需攻克至少九大世界級技術挑戰。
其中,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特點的鋼殼砼沉管隧道為世界首次大規模應用,亦是世界首次採用浮運安裝一體船進行沉管隧道沉放;建成後將成為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而主跨1666米的伶仃洋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涉及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中錨碇施工及世界最高(92米)海中大橋的抗風性能等問題,國內外建設經驗較少,水中錨錠施工難度大。
隧道「特長超寬」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同時,深中通道亦是國際上首例全壽命週期應用BIM技術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以「提質、增效、降本、可追溯」為目標導向,建立貫穿設計、施工與運營等階段全壽命週期數據模型,深度集成GIS、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BIM+(項目管理、智能製造、智慧工地、智慧工廠等)系列解決方案,打造下一代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示範工程。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指出,深中通道對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和珠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珠江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翠亨新區引入130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
深中通道在中山市的落腳點位於翠亨新區,這裡還是南沙、前海、橫琴三大自貿片區和廣深港澳四城市兩個「同心圓」的圓心位置。翠亨新區總經濟師梁兆華受訪時表示,該新區將建成大灣區濱海城市新中心,目前已引入港澳、歐美等海內外項目130多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
目前新區內設有中國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其中,投資15億元的海雅粵港澳高新科技產業創新平台,將帶動高科技人才就業及提升互聯網新產業的迅速發展,形成集聚和示範效應。投資5.73億元的粵澳青商科技創新示範產業平台,項目用地30畝,為進駐企業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可持續發展的成長路線圖,全面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
深中通道9個世界級「建設挑戰」
一,世界首例特長超寬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
二,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技術世界首次大規模應用,中國首次應用。
三,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
四,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中錨碇。
五,世界最高海中大橋。
六,世界首次實現超大直徑鋼圓筒在風化花崗岩地層震沉。
七,世界首次採用浮運安裝一體船進行沉管隧道沉放。
八,世界首次採用中子法開展鋼殼砼脫空檢測。
九,國際上首例全壽命週期應用BIM技術跨海通道集群工程。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