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小兒麻痹疫苗之父顧方舟辭世

2019-01-05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2019年1月2日,在一個晴朗的冬日,顧方舟平靜地走了,享年92歲。

顧方舟是誰?如果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糖丸」的話,他就是那個發明「糖丸」的人。

顧方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他在中國首次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成功研製出首批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糖丸活疫苗,他為脊髓灰質炎的防治奉獻一生,最終實現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並長期維持無脊灰狀態,為幾代中國人帶來了健康,為中國公共衞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個名字,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冒着可能癱瘓的風險,他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1955年,在江蘇南通大規模爆發,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大多為兒童,466人死亡,隨後迅速蔓延,青島、上海、濟寧、南寧……一時間,全國多處暴發疫情,全國一片恐慌。

1958年,衞生部派顧方舟去蘇聯考察死疫苗的生產情況前,政府就考慮到了疫苗的生產問題,決定在雲南建立猿猴實驗站。1959年1月,衞生部批准正在籌建的猿猴實驗站改名為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此作為我國脊灰疫苗生產基地。 生產基地的建設面臨着設計資料少、交通運輸困難、物資緊缺、蘇聯撤走所有援華專家的困難。

顧方舟後來說:「那時候我們沒有房子,住都沒地方住,搭起爐灶來就那麼干,吃也吃不飽,那段時期真是太艱苦了,可是大家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勒緊了褲帶,咬緊了牙關干。」9個月後,疫苗生產基地終於建成了。研究所幾乎是建在一座荒山,研究人員只能在漏雨的實驗室中開展工作。他說:「人可以餓,猴子是做實驗用的,絕不能餓着。」

在臨床試驗階段,需要確定該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於是,顧方舟決定自己先試用疫苗。冒着可能癱瘓的風險,顧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過後,顧方舟的生命體征平穩,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然而,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因為他面臨着一個他一直擔憂的問題——大多成人本身就對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須證明疫苗對小孩也安全才行。

那麼,找誰的孩子試驗呢?又有誰捨得把孩子留給顧方舟做高風險臨床試驗呢?一旦失敗,孩子就有可能終生癱瘓。望着已經進展至此的科研,顧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拿自己剛滿月的兒子做試驗!在顧方舟的感召下,同事們紛紛給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

按照顧方舟設計的方案,臨床試驗分為Ⅰ、Ⅱ、Ⅲ期。Ⅰ期臨床試驗主要觀察疫苗對人體是否安全,有無副作用,只需少數人受試。Ⅱ期臨床試驗是安全性和藥效的初步評價。1960年,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結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Ⅲ期臨床試驗,是對疫苗的最終大考——流行病學檢測。顧方舟將受測人群從2000人一下子擴大到450萬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瀋陽等大城市展開了試驗。近一年的密切監測表明,各市脊灰發病率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三期臨床試驗的圓滿成功,表明顧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產、給全國兒童服用了。

試生產成功後,全國正式打響了脊灰殲滅戰。1960年12月,首批500萬人份疫苗生產成功,在全國11個城市推廣開來。經過廣泛的調研,顧方舟等人很快掌握了各地疫苗使用情況: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面對着日益好轉的疫情,顧方舟沒有大意。他敏銳地意識到,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給中小城市、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疫苗覆蓋增加了很大難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體的,裝在試劑瓶中運輸起來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時也有問題,家長們需要將疫苗滴在饅頭上,稍有不慎,就會浪費,小孩還不願意吃。

怎樣才能製造出方便運輸、又讓小孩愛吃的疫苗呢?顧方舟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測試,顧方舟等人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糖丸疫苗,並通過了科學的檢驗。很快,聞名於世的脊灰糖丸疫苗問世了。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體疫苗的升級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長了保存期——常溫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兩個月,大大方便了推廣。為了讓偏遠地區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顧方舟還想出了一個「土辦法」運輸:將冷凍的糖丸放在保溫瓶中!

這些發明,讓糖丸疫苗迅速撲向祖國的每一個角落。1965年,全國農村逐步推廣疫苗, 從此脊髓灰質炎發病率明顯下降。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計劃免疫,病例數繼續呈波浪形下降。

自1981年起,顧方舟從「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技術入手研究。1982年,顧方舟研製成功「脊灰」單克隆抗體試劑盒,在「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技術上取得成功,並建立起三個血清型、一整套 「脊灰」單抗。

1990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規劃開始實施,此後幾年病例數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陽縣發生最後一例患者後,至今沒有發現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2000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在衞生部舉行,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做一個公共衞生學家,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

1944年,顧方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理應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但是,在畢業前夕,有一雙巧手的顧方舟卻捨棄了待遇高、受尊重的外科醫生職業,選擇了從事當時基礎差、價值低的苦差——公共衞生。

大學期間,他在北醫遇到了嚴鏡清先生。嚴鏡清早年赴美留學,歸國後是享有盛譽的公共衞生專家。當時中國的公共衞生事業剛剛起步,國人對公共衞生很陌生,衞生環境惡劣是當時多種疾病流行、高死亡率的直接誘因。嚴先生常在課堂上表達深切的擔憂與思慮,顧方舟動情憂心,每思及此常潸然淚下。

顧方舟一直沒有忘卻考察礦工衞生狀況歸來的同班同學的講述:礦工衣不蔽體,不見天日,時常被包工頭打得流血露骨頭,病死了就扔到萬人坑裡……偌大的教室里,聆聽着女同學的哭訴和同學們的抽泣,顧方舟內心的信念逐漸明晰:做一個公共衞生學家,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他說:「當醫生一年只能救有限的病人,我們國家這麼苦,正缺少公共衞生行業人員,我做這個,一年能拯救成千上萬的人呢。」

顧方舟畢業後到大連衞生研究所從事痢疾的研究工作。在這裏,顧方舟度過了充實快樂的一段時間,接受了系統的科研訓練,很快掌握了研究方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公共衞生工作人員。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顧方舟被派往中朝邊界開展傷員痢疾防治。在冰天雪地中,接受了血與火的戰爭洗禮。

1951年,顧方舟從戰場後方被緊急召回大連,作為中國第一批留學蘇聯的學生,和被派往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學習。組織上給包括顧方舟在內的375位青年準備了全套的四季服裝和生活用品,臨行前周總理在歡送宴上囑託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臨行前,他和相戀多年的愛人匆忙舉辦了婚禮,便離鄉背井奔赴蘇聯,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學習。其間,他師從蘇聯著名的腦炎病毒專家列科維奇教授,年輕而熱情的顧方舟憑着韌性,克服了語言不通、水土不服、思念家鄉等種種不適應,逐漸適應了蘇聯的生活。1955年夏天,他以優異論文《日本腦炎的發病機理和免疫機理》,取得了蘇聯醫學科學院副博士學位,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為日後開展脊髓灰質炎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昆明和北京的實驗室里,顧方舟帶出了許多中國病毒學免疫學專業的領軍人物。改革開放後,他招收了中國第一批病毒免疫學的研究生。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總是會抽出時間和他的學生討論課題,有時甚至下了班後還跑到實驗室來檢查工作。他教誨學生,不僅要做好實驗,而且要做一個學術上有誠信的人,絕不弄虛作假。

顧方舟堅持8年制醫學精英教育,推行臨床實習階段「導師制」,打造「協和精品」;他多年來傳道授業、悉心培養,桃李成蹊;他實行開放政策,拓展資源、增強國際合作,使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斷發展壯大;他推動成立了中國免疫學會並擔任首任理事長,有力促進了我國免疫學的發展。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顧方舟,護佑中國人健康的生命方舟!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