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王小魯:未來經濟增長依賴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

2019-01-21
王小魯表示,推進改革,中國仍有巨大增長潛力。記者毛麗娟攝

王小魯表示,推進改革,中國仍有巨大增長潛力。記者毛麗娟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曾親自參與了中國整個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經濟措施的經濟學家、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周末在深圳分享《改革四十年思考與前瞻》。王小魯表示,未來經濟增長還有較大不確定性,依賴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體制改革的進程。 他認為,「改革能夠推進,中國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2030年前可順利加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也會成為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和諧和充滿活力的社會」。

「回顧中國改革40年來的不平凡經歷,堅持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基本方向、堅持改革發展以惠及人民大眾為目標,是過去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經驗。」王小魯總結道,過去四十年國家改革有了以下四個進展。首先,從過去僵化的、低效率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了市場經濟體制;第二是從封閉經濟變成開放經濟;第三從國有經濟一統天下的經濟體,變成現在實際民營經濟占主體地位(經濟體);第四是從只有國有企業和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享受社會保障,到現今發展成全面實行社會保障。

他分析,中共十八大後,中國改革走到了一個關鍵的新起點。這一時期的第一場戰役是與腐敗的大規模較量。另一重要任務是針對經濟結構失衡進行調整,使經濟重振活力。但更艱巨的任務還在於推進深層次的體制改革。這些改革包括:反腐與收入分配改革、結構調整與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國企改革與公平競爭、財稅體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鎮化與戶籍改革、民富與國強。

繼續改革是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

談及當前經濟增長與結構再平衡的問題,王小魯表示,「雖然結構平衡有進展,但是主要(通過)採取行政手段實現,如靠壓縮行政指標壓產能,這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一些深層的體制問題還沒有解決。」

他稱,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結構失衡等困難,與過去一個時期某些改革的遲滯、遇阻或偏離上述方向和目標有關。當前,改革與發展都處在一個重要關頭,能否繼續推進改革,是我國經濟未來能否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

王小魯指,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有巨大潛力。其一,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還不到60%,未來城鎮化發展仍然有巨大空間,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但前提是需要推進相關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其二,消費性內需引領的經濟增長潛力巨大,但發揮這一潛力需要包容性的發展,需要改善收入分配,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其三,民營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動力,市場引導的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夠為未來增長提供強大動力。而要讓這些潛力得到釋放,需要推進市場化,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

分析顯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能夠切實推進上述各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調整,經濟增長有希望在經過一個階段的結構調整後恢復強勁的動力,中國有能力在2030年之前加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過去的改革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經驗:改革是人民大眾的利益所在,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搞設計和實施,只有廣泛依靠社會各階層的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改革才能保持正確的軌道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王小魯建議,政府在社會保障、城市基礎建設以及反壟斷等方面需發揮積極作用。「政府不應當把自己看作投資者的角色…政府改革需要加快以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從過去以GDP為中心轉向以人為本的服務型政府」。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