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華航機師罷工進入第4天,影響也持續擴大,參與罷工機師突破600人,繼第一次協商破局後,台交通部門10日跟桃園機師工會敲定,勞資雙方11日下午五點進行第二次協商。
據海外網2月11日報道,華航機師罷工進入第4天,影響也持續擴大,參與罷工機師突破600人,11日取消近30個航班,數量創罷工以來單日最大量,衝擊持續擴大,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長程航線衝擊已浮現。繼第一次協商破局後,台交通部門10日跟桃園機師工會敲定,勞資雙方11日下午五點進行第二次協商。
首次協商破局 癥結點在飛航時間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9日,勞資雙方舉行第一次協商,協商長達6小時,因工會無法接受資方條件,也不接受折衷方案宣告破局。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表示,最後癥結點在於雙方對「飛航時間」是7小時還是8小時可派遣三人還有差異性。李信燕表示,工會已退讓可採納公司提出的以「飛航時間」計算工時,但工會主張飛航7小時以上要派遣3人,跟公司主張的8小時不同,工會要求華航提出對案再進一步協商。
華航方面則表示,9日,華航數度提出對案,例如疲勞管理飛時項目,並未一味堅持己見,包括同意美國國內線貨機航線逐班檢討、飛時12小時以上同意四人派遣,但工會主張飛時七小時以上就需3人派遣,公司因人力問題無法同意,雙方將議題帶回研究再行討論。
據悉,8日華航機師罷工以來,營收損失累積近8000萬元新台幣。華航發佈新聞稿放軟姿態,表示連日罷工航班人力吃緊,若持續罷工、華航損失必然擴大,盼爭議到此結束,讓企業回歸正軌。
勞工政策失敗 台當局態度大不同
相較2016年6月華航空服員罷工,台當局當時積極介入並定調守護空服員權益,此次華航機師罷工,台當局態度大不同,除了將燙手山芋丟給交通部門,始終未表態。台灣《中國時報》分析認為,面對2020選舉,被蔡英文稱為「最軟一塊」的勞工問題,就像潘多拉的盒子,台當局不敢碰,就是擔心引火上身。
2016年華航空服員選在蔡英文出訪當時的所謂「友邦」巴拿馬當天展開罷工,除了蔡英文專機外,從桃園、松山出發的航班,全面停飛,受影響的旅客超過2萬人。
當時蔡英文把問題指向馬英九,強調「若非忍無可忍,不會罷工」、「我不會讓你們孤單」,馬團隊任命的華航董事長孫洪祥遭撤換,改由何暖軒接任,何對工會要求照單全收。
這次華航機師罷工,資方不再是馬團隊派任的董座,而是綠營自己人,民進黨沒有「前朝」可罵,更無法「選邊站」,只有自己打臉,而蔡當局上任兩年多,一連串失敗的勞工政策,已讓勞工從綠營最大支持者,變成最大致命傷。
不敢碰爭議 綠營擔心引火上身
有民進黨「立委」表示,自從去年選舉過後,「綠委」們都非常擔心明年的選舉。也有「綠委」稱,華航罷工若是歹戲拖棚,勢必對選舉造成影響,接下來還要處理同性婚姻專法,雖然修專法是「公投」結果,但修法內容一定有爭議,不可能所有人都滿意。
早前更傳出民進黨內部鬥爭的消息,國民黨議員王鴻薇在臉書爆料,罷工事件是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王鴻薇表示,台當局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是民進黨「正國會的二掌櫃」,華航董事長何暖軒是「新潮流門神」,而桃園市長鄭文燦正是新潮流派系,外界稱華航董事長何暖軒只聽鄭文燦的指示不甩林佳龍。台聯合新聞網也報道,有台當局交通部門官員私下表示,華航不配合,才導致罷工場面一發不可收拾。這位知情人士說,其實這次罷工只是一起單純的勞資糾紛,但演變成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蒙上政治聯想。
民進黨已預計在4月決定2020參選人,《中國時報》認為,值此緊要關頭,對於遲遲搞不定的華航機師罷工,台當局選擇「保持距離,以測安全」,就是要避免潘多拉盒子一旦被打開,過去處理勞工政策的失敗經驗會一一被揭露。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