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大灣區科學的春天來了

2019-02-21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 胡若璋攝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 胡若璋攝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科技創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21日,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專家齊聚一堂,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建設國際創新中心這一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其中,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表示,綱要的發佈,正式宣告了大灣區科學春天的到來。

李善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需要聚焦於人才的「引」、「育」工作,雙管齊下。同時,他指出,大灣區人才發展需要從四個方面開始機制、體制的創新。首先,逐步消除人才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其次,大灣區的教育相對薄弱;三是國際一流人才的數量有限;四是人才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提升。

其中,最為緊要的是逐步消除人才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從過往的調研中李善民發現,職業資格互認、醫療養老問題是牽絆人才進來最為普遍的問題;其次,影響科技創新資金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內地的科研經費如何在港澳使用,還需要在現有的突破中不斷進行機制、體制創新;三是,科研設備與耗材、數據流動、共享問題,也成為融合發展的基礎工程;還要優化政策環境,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尤其是技術移民的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

引進人才的同時,培育本土的原創人才也需要不斷加碼。李善民認為,應該結合現有的大灣區高等院校集群優勢,開展合作辦學、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而 對於外界熱議的建設灣區大學,李善民表示,這或許可以為大灣區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的建設提供原創能力、產業技術創新和區域協同聯動等方面,為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探索可複製的經驗。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