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口岸+」助推大灣區建設 專家熱議口岸通關改革

2019-05-22
福田口岸 口岸辦供圖

福田口岸 口岸辦供圖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 深圳報道)隨著大灣區建設的進程,兩地交流往來會更加密切,口岸的地位和作用將前所未有地突出。21日,「口岸+」口岸通關改革創新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此次研討會由深圳市口岸辦、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主辦,深港兩地多名專家就加強深港口岸通關服務改革等課題進行熱議。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南澳口岸有望今年啟動建設,羅湖各區將搶抓風口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前海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考慮了高端人群的需求,在媽灣片區規劃遊艇碼頭,把寶安串起來形成一個旅遊線路。同時考慮設立直升機的停靠點,建設一個小的空港口岸,全方位服務香港人民。

深圳市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守睿 (記者石華 攝)

深圳市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守睿 (記者石華 攝)

規則對接促口岸合作

2018年全年,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總量達到2.52億人次,車輛超過1514萬輛次。今年前四個月,出入境人員已達8783萬人次,日均73.2萬人次;車輛460萬輛次,日均3.84萬輛次。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深港口岸規則對接,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切入點。

據深圳市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守睿介紹,深圳的15個一類口岸中,直接服務於深港兩地連通的陸路、鐵路和海港口岸就有9個,將來還會繼續增多。「隨著兩地高速鐵路等交通設施的連接貫通,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的協同發展,口岸規則的充分對接,必將成為深港合作共贏的重要前提。」

「目前,深港雙方正在推進蓮塘/香園圍口岸建設,確保新口岸在第三季度開通運行;深圳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改造重建已進入規劃的關鍵階段;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開發建設正在全面加速;深圳口岸『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格局的調整,部分口岸24小時通關的實施等等,都需要在深港雙方充分協商。」王守睿指出,建立和完善深港口岸之間不同層面的協作機制和專責小組工作機制,關係到口岸發展和大灣區建設的大局。

「制度型開放,主要聚焦規則與制度層面的改變,主動對標和對接,進一步形成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監管模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最有條件能夠真正地承擔起制度型開放使命的,要積極探索要素流動機制、民生合作的機制、經濟運行機制、環境優化機權益保護機制等制度型開放的內容,並將口岸經濟區作為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平台,從而在制度型開放的背景下會形成制度環境驅動的發展戰略。

研討會圓桌對話 (記者石華 攝)

研討會圓桌對話 (記者石華 攝)

發展口岸經濟帶

「從香港角度來看深港口岸合作,在口岸經濟帶上,可以嘗試將開展醫療合作和建立大數據中心是可以作為跨境服務業合作的突破點。」來自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總研究主任方舟認為,在醫療合作方面,如果能在跨境合作區率先取得國家授權,允許在跨境合作區內率先使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香港認可的醫療器械,不僅對深圳的醫療發展有益,甚至可以將影響擴大到全國;在建立大數據中心方面,在口岸經濟帶設立離岸型跨境大數據管理中心,能夠延伸出為香港的年輕人帶出新的職業機會。

在配合大灣區物流方面,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深圳口岸可以借鑒關於提升港珠澳大橋創新服務能力的相關建議,在交通信息服務方面,推進跨境的融合服務體系,充分考慮跨境融合,實現綠色先進智慧化的國內一流的交通體系,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的世界級城市群。

南山區發改局局長高瓊表示,隨著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推進,下一步南山區將把惠莞深城際還有引入深圳灣口岸,並預留連接香港的洪水橋發展區和東大嶼商業區。同時建議釋放深圳灣口岸的部分用地,打造新型的跨境消費商圈,支持港澳青年團隊跨境發展和旅遊消費,成為深圳灣口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