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姚進報道:「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很新鮮也很激動。」談到這次非洲之行,三一工學院國際班2017級學生金坤斌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稱之為自己的成長禮。
近年來,隨著中非合作不斷深入,作為全球工程機械製造的龍頭企業之一,三一重工在非洲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對於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三一集團旗下三一工學院自2012年開設國際班以來,為各海外大區、代理商、合作企業培養了逾百名優秀人才,其中的32名年輕人逐夢非洲,為中非合作貢獻了年輕的力量。
20歲出門遠行
金坤斌今年剛滿20歲,來自江西景德鎮。明年才正式畢業的他,已經在科特迪瓦實習三個多月了,擔任國際售後服務工程師一職。
金坤斌從小便對工程機械非常感興趣,並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高中畢業時,他在網上查資料發現三一工學院國際班有出國工作的機會,就業起薪每年10萬,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我的家庭條件一般,想學技術早點工作減輕家裡負擔,出國工作既能開拓眼界,待遇上也不錯,非常適合我。」
入學後,金坤斌一邊學習專業技術一邊苦練英語,為出國夢想做準備。今年初,三一科特迪瓦新晉代理商來學院招聘時,金斌坤便投了簡歷。經過幾輪面試,他從二十多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拿下了唯一的工作機會。
初生牛犢不怕虎,金坤斌到科特迪瓦後迅速適應角色轉變,與當地同事打成一片。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地工作和生活環境,他開始自學法語,這是科特迪瓦的官方語言。
但在異國他鄉獨當一面是個不小的挑戰。第一次單獨處理機械故障花了金斌坤四、五天時間,當排除故障時,他不禁長舒了一口氣,同時也收穫了信心。
「感謝三一,讓我很快就實現了當初的設想,我會踏實做好自己,為三一在非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金坤斌說,目前最重要的是錘煉技術,積累經驗,未來爭取去更多的國家支援建設。
夢想起航的地方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非洲大陸艱苦、貧窮,許多國家局勢不穩戰亂頻繁。但對於去非洲工作的國際班學生來說,那是他們人生夢想起航的地方,即便回國後仍然魂牽夢縈。
姚祥威是第一批去非洲就業的國際班學生。2014年,他和另外4名同學一起奔赴阿爾及利亞,擔任國際售後服務工程師。「阿爾及利亞的氣候和深圳差不多,飲食方面很容易適應,剛出校門的我們月薪便上萬,也沒什麼其他壓力,還是很不錯的。」憶及非洲往事,姚祥威充滿感慨,認為那是最好的時光。
如今26歲的姚祥威已經回到國內工作,馬上就要步入婚姻殿堂,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與壓力。談及未來打算,他說如果有機會,還會選擇再去非洲工作。「非洲是我職業生涯的第一站,我在那付出了青春,收穫了成長,至今還是很懷念。」姚祥威說。
正是因為像姚祥威這樣的第一批赴非學子開了個好頭,激勵了後來的國際班學子勇敢選擇非洲。「非洲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年輕時就應該去闖一闖,對於自己閱歷的增長、理想的實現都有好處。」2015級國際班畢業生,目前在贊比亞工作的譚金汶如是說。
幫助非洲培養技術人才
在贊比亞的兩年多時間裡,譚金汶一直在非洲第二大露天銅礦Lumwana工作。相比於普通建築施工,礦區的工況比較惡劣,為維護礦區設備的高效使用,三一讚比亞代理商Delta Auto組建了12人的售後服務團隊24小時駐守礦山。
團隊中有一名叫Richard Zulu的黑人同事,聰明好學。每次設備出現故障時,譚金汶便會教Richard Zulu如何找出故障點,識別故障碼。在譚金汶的指導下,Richard Zulu在技術上得到飛速提升,甚至能承擔一部分排障工作。代理商Delta Auto對於國際班學子教給當地同事技術的做法非常認可,也感激譚金汶們的無償付出。
「對我來說,在工作中將技術教給非洲同事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能讓三一的技術在非洲落地生根,我會感到非常自豪。」譚金汶說。
據三一工學院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戴曉佳統計,每一屆國際班學生都有赴非工作的,2017年更是達到了12名之多,幾乎是整個國際班學生人數的一半。南非、贊比亞、剛果、阿爾及利亞……國際班學子的足跡遍及非洲大陸,留下了拚搏的身影。「非洲那片熱土加速了他們的成長,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感受去拚搏的地方,定會不負青春。」 戴曉佳說。
又到一年畢業季,2019屆國際班畢業生中,有四名學子簽約了中土集團尼日利亞公司。就在這個月底,中非經貿博覽會召開之際,他們將奔赴那片遙遠而陌生,卻又充滿著機會與希望的大陸,把自己的人生、夢想與之緊密連接。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圖: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