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援引外媒報道,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7月15日刊載題為《中國芯片專業技能在崛起》的報道稱,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的最新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一年前,美國對智能手機芯片的禁令讓北京意識到必須迅速並且大幅發展本國產業,以減少對進口芯片的依賴。
報道稱,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稱,今年,中國在全球晶圓產能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北美的12.5%。該公司還預測,未來5年中國的產能將增加一倍,達到47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
專家們說,中國是通過優惠政策來實現這一點的,這些措施鼓勵國內和跨國企業加速新的鑄造項目。
報道認為,正是新的知識產權方面令人鼓舞的數字使得一些專家對中國芯片產業的長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
報道稱,半導體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重要領域,因為它們為從計算機到汽車和家用電器等越來越多的產品所需要,並被用於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
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稱,今年上半年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量增長45.7%,而此類設計的專利數量增長52%。國家知識產權局說,這一增長可以歸因於布圖設計的優先性增強。中國企業更多地關注生產鏈的高附加值部分而不僅僅是芯片生產。
去年4月,中國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對外國芯片的依賴。
自中興通訊遭禁以來,中國多次呼籲本國企業和國家機構加強自主創新和在微芯片等核心技術方面的自力更生。
報道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會長埃琳·恩尼斯說,雖然並非中國所有的戰略計劃都會帶來大量資本投資,但半導體行業出現了這種情況,因為「要滿足所有標準」。
今年早些時候,恩尼斯在一個論壇上說:「中國希望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被視為全球領導者,它非常擔心過於依賴其他國家,因此你會看到更多的政府資金投入其中。」
報道介紹,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國寶說,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本世紀頭十年,中國從打造本土芯片領軍企業的嘗試中「汲取了慘痛的教訓」。
由於沒有意識到微芯片技術變革的速度之快,一些工廠在開始生產時就已經過時。
他說:「我們(在舊技術上)花了很多力氣,我們缺少領軍人物。到了2000年以後,這一狀況有了轉機,一些海歸人物回國創業,設立了利用民間資本的集成電路產業。」
報道稱,北京啟動了國家支持的基金投資於芯片部門,資金規模為4400億元,且更嚴格地遵循了一種私募股權模式。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