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 12月1日接俄氣

2019-10-16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示意圖。(記者 於海江 攝)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示意圖。(記者 於海江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於海江 哈爾濱報道)作為中俄天然氣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600億人民幣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的最後一道焊口完美焊接,這也標誌着黑龍江黑河至吉林長嶺段全線貫通,12月1日,該項目將正式接收俄氣,中國與俄羅斯醞釀10年所簽訂的「世紀大單」天然氣合作協議,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早在201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協議包括30年的供應時間,每年380億立方米的供應量(約合3000萬噸油氣當量),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渤海油田,合同總額達4000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預計從2020年後的30年內,俄羅斯將向中國市場供應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今日上午在吉林省松原市境內中俄天然氣管道工程施工現場,一道焊口就要點火開焊,作為北段整條線路段7萬多道焊口最後一道未完成的焊口。當它焊接完成就標誌着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北段管道全線貫通。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記者 於海江 攝)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全線貫通(記者 於海江 攝)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自2015年6月啟動建設,源地位於俄東西伯利亞地區伊爾庫茨克的科維克金氣田和雅庫茨克的恰揚金氣田。管道途經俄伊爾庫茨克州、薩哈共和國和阿穆爾州,由布拉戈維申斯克穿越黑龍江進入中國境內黑河市,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份,止於上海市。為合理安排項目建設周期,分為北段(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分別核准和建設。

北段工程管道總長1067公里。採用目前國內最大口徑、最高鋼級、最大壓力的天然氣管道,對焊接工藝要求極為嚴苛。為了保證所有的焊口萬無一失,線路段100%採用全自動焊接工藝。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八標段全自動機組機組長孫雲彬說,「施工過程中管壁厚、管徑大和高水位等成為施工難主要難點,我們採取沉水減壓 請焊接專家互相討論減壓,克服了各種焊接困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工程跨越9省84縣、市、區終抵上海白鶴站。投產後,沿線各個站場將通過位於黑河的0號閥室傳輸的光信號,實時讀取俄方運營方傳輸的數據。目前,0號閥室已經全部建設完成,具備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俄方計量站到黑河首站的進氣條件。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昌亮說,「北段工程已實現同在役的哈沈、秦沈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12月1日,這個項目將正式接收俄氣,第一年我們將引進50億方俄羅斯的天然氣,屆時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將直接受益。這個項目的投產將為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保供和打贏藍天保衞戰作出貢獻。」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中方境內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全線投產後將每年穩定輸送380億立方米的清潔能源,是中國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後第三條跨過天然氣長輸管道,真正意義實現中俄兩國能源上的互聯互通。

零下四十度施工 專屬二維碼確認身份

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是中國首條採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管材、12兆帕高壓力等級的世界上單管輸量最大的跨境長輸天然氣管道工程,這種組合在中國管道工程建設上還是第一次。「黑龍江冬季氣候低至零下40攝氏度,施工機器在低溫環境下難以正常運作。加上管道沿線環境複雜,水網沼澤和林帶交替分佈,增加了施工難度。」施工現場的工程師陳鵬坤說。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項目施工現場。(記者 於海江 攝)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項目施工現場。(記者 於海江 攝)

陳鵬坤笑着說,「過去冬季零下四十度施工時,工人們最期盼的就是焊接工作,但現在已經全部使用自動機械焊接。」據了解,為應對冬季施工,中國石油管道公司2015年6月首先是開始建設北段的試驗段,為全年建設開始「鋪路」。經過2年建設,試驗段取得的48項成果為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提供了科學數據和標準規範。

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僅是溫度,風速也會影響施工進度。陳鵬坤解釋,原來是在焊接過程中,焊接口遇水會令管道出現裂縫,若風速過大,使用液態焊料時或會影響連接的位置,令焊接出現間斷,造成漏氣。

記者在現場發現,每條管道上都有兩個專屬二維碼,經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兩個二維碼一個是出廠時就帶的,另一個是焊接後由施工人員貼上,兩個二維碼分別可查出生產和施工期間的相關資料。例如鋼材的生產鋼場、生產條件、時間、成分、參與工程人員的資料等。二維碼亦能協助記錄管道位置,只要查詢後台數據庫,便可查閱詳細資料,方便人員管理及維修,實現大數據體系架構。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過境段控制性工程項目經理伍迅介紹說,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理念,通過「移動端+雲計算+大數據」的體系架構,集成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了管道從建設期到運營期的全智能化管理。

伍迅補充說道,整體工程充分考慮到生態保護,工程完成後,管道將埋在地底1.2米,地面不能興建建築物,但會種植灌木或小麥,恢復生態環境。

該項目是中國首條智能管道試點工程,取得創新工法48項,形成13項運行保障關鍵技術,發佈19項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全面應用中國自有技術、材料和裝備,是中國首條全面實現國產化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採用了國際最先進的施工工藝,焊接一次合格率高達95.48%,工程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責任編輯:一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