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河北武強周窩音樂小鎮:窩棚裡飛出幸福的歌

2019-10-2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顧大鵬)大公報財經下午茶與河北省文聯紫籐樹下聯袂推出的鄉村振興故事——《窩棚裡飛出幸福的歌》,故事講述者分別是河北省音協副主席、河北師大教授張躍進、武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愛鋒和周窩村民自由音樂人韓強。故事共分三部分。

河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方竹學(左一);河北省文聯宣教中心新聞總監陳延慧(左二);河北省音協副主席、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張躍進(中);武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愛鋒(右二);周窩村民、自由音樂人韓強(右一)在本期分享會現場。記者顧大鵬攝

河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方竹學(左一);河北省文聯宣教中心新聞總監陳延慧(左二);河北省音協副主席、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張躍進(中);武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愛鋒(右二);周窩村民、自由音樂人韓強(右一)在本期分享會現場。記者顧大鵬攝

大學教授張躍進:鹽鹼窩里長出音樂小鎮

張躍進:我的家鄉就在這裡。周窩音樂小鎮,集樂器製造、樂器演奏、音樂教育培訓為一體,是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

周窩村名源於周家窩棚,村裡非常貧困。80年代初期,農民陳學孔到天津樂器廠打工,他看到樂器銷售很好,就回家創業。他與周窩村民周國芳一起創辦了通達樂器廠,後來創辦了金音樂器集團。我在音樂學院工作多年,本身就是樂器演奏者,20年前就和陳學孔相識,樂器質量上有什麼問題,我能給他指出,也能用通俗的語言把道理講透,工人們願意請教我,陳總也很信任我。

周窩音樂小鎮一角。記者顧大鵬攝

周窩音樂小鎮一角。記者顧大鵬攝

靠著金音樂器集團的名聲,周窩村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北京天津這些大城市的樂器企業家、798的音樂人,經常來往於城市和周窩之間。2010年,隨著周窩音樂小鎮的規劃建設,樂器企業發展到了十幾家,生產長笛、薩克斯、黑管、提琴、吉他等樂器。

周窩村村民一起唱村歌。記者顧大鵬攝

周窩村村民一起唱村歌。記者顧大鵬攝

張躍進:周窩老百姓樸實、真誠、好客、上進,村裡的環境越來越漂亮,空氣也好,在這個地方住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我感覺很幸福。近幾年河北省文聯搞「藝術星火·三一行動」,號召藝術家每年設一個扶貧點,帶一個徒弟,參加一次文藝志願服務活動。我主動響應號召,服務農民,扎扎實實做事,做一點星火點亮一小片天空。

張躍進:我想為周窩做三件事:學校音樂教育、音樂活動輔導和技術扶持,為扶貧脫貧多做點兒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選定周窩小學作為我服務的點,周窩鎮村民的孩子都在這個學校上學。我幫著學校按照部頒標準實現了正常的音樂教學。為周窩小學建立了薩克斯、單簧管、小號小樂隊、吉他小樂隊、學生合唱團等。使音樂飛出學校,傳到農民家庭,傳到田間地頭。

周窩音樂小鎮一角。記者顧大鵬攝

周窩音樂小鎮一角。記者顧大鵬攝

張躍進:2019年元旦,周窩小學準備匯報演出,結果沒有演出服,正趕上學校遇上暫時的困難。我主動拿出800多元錢,為孩子們購買演出服,完成孩子們夢想,非常快樂地舉行了演出。還有去年對武強二中葫蘆絲的支持,孩子們想學,孩子家長買不起,學校沒有預算,我說,我給他們解決10個。

農民工韓強:音樂改變人生

韓強:我是個農民工,抹灰、貼磚,啥都干。當抹灰的農民工,得有好體力,干一天八小時的活,累的不行,回家倒頭就睡。雖然收入不錯,但總是覺的不是自己的追求,人生沒有什麼價值,都是為了生活。我現在敲架子鼓、彈琴,教20幾個學生,還得參加各種演出排練活動,有時候忙得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但一點不覺得累。我覺的找到的人生的價值,感覺充實。

韓強:我家也算是鄉村裡的音樂世家了。改革開放前,我父親在村劇團拉板胡。我小的時候跟著父親練過,小學畢業後學了一段拉手風琴。為了多掙點兒錢,我去外地打工,買了個電子琴,晚上就跟工友們自娛自樂。2010年,我母親去世後,為了照顧老父親,就回村了,在村裡的裝修隊干抹灰。

2012年周窩音樂小鎮的創始人董玉戈老師,帶著團隊從北京來到周窩村,打造音樂小鎮,開始只有一間咖啡屋,和幾間民宿。我哥特別喜愛音樂,聽說這裡建音樂小鎮,就經常過來看,有時還帶著二胡在街頭演奏,無意間,董老師看到了我哥,就把我哥招到璐德公司工作,到周窩村新建的茶社,去演奏戲曲,隨著周窩村各種文化門店的建設和開業,需要更多的音樂人去經營,我哥就把我也叫來。

韓強(左一)與他的學生一起表演。記者顧大鵬攝

韓強(左一)與他的學生一起表演。記者顧大鵬攝

韓強:2013年,我和璐德學校的音樂老師們組成樂隊,一起演出,日常還經營著一個吉他會館,在樂器使用、維修和演奏上,也請教張老師。

我現在還種著七、八畝地,有時候我們正澆地呢,領導一個電話,說來人了需要演出,立馬換衣服,就去演出,然後演完了,立刻再換上衣服下地裡澆地種菜。實在來不及了都會出現上面是西服,下面兩腿泥的情況。

小鎮上經常來些全國甚至國際上的音樂大咖,我有機會也向他們請教。通過這幾年璐德公司專業人員的指導,讓我從愛好者,蛻變成專業的音樂人,系統地學習了音樂教育課程體系,現在我也成了璐德國際藝術學校的老師,主要教架子鼓。。

宣傳部長張愛鋒:音樂小鎮發展三階段

張愛鋒:周窩的建設就是一個關於音樂夢想的故事。剛才張教授講了一個結緣的故事,韓強講了一個成長的故事,下面我分享一個發展的故事。

武強縣是「中國管絃樂器產業基地」,有30多年的樂器製作基礎。2011年,璐德公司董事長董玉戈女士,她是山東人,已與武強縣和周窩鎮的樂器企業有著非常好合作。當她有機會來到周窩,立即被這裡的產業基礎、音樂氛圍和村容村貌所吸引,產生了打造周窩音樂小鎮的創想,並引來了北京798音樂、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等專業團隊共同創業。

小鎮農民與國外音樂人一起演出。記者顧大鵬攝

小鎮農民與國外音樂人一起演出。記者顧大鵬攝

張愛鋒:周窩音樂小鎮經歷了三個階段,2011年到2015年,小鎮初具規模並開展了一系列音樂文化活動;從2016年到2017年,主要是基礎設施改造和生態環境提升;從2018年到現在,小鎮進行了大規模的「落架式」改造,新建了一批旅遊文化小院,像「一畝園」等特色院落達到81套,音樂體驗中心啟用,投資1.7億元建成周窩音樂小鎮原創數字音樂基地,世界樂器博物館建成,並形成了完整的環鎮水系和綠帶。目前,可同時接待300人住宿,1000人用餐,達到這樣的規模。

一個從鹽鹼地窩棚裡打造出的音樂小鎮,承辦了國際鄉村藝術節、中國麥田音樂節、中國吉他文化節等音樂品牌活動,吸引了徐沛東、沙寶亮、李春波等音樂界名流和愛好者到小鎮參觀旅遊,美國、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知名演奏家、歌唱家曾來到音樂小鎮,小鎮人氣和知名度大幅提升。許多音樂類專業院校已將小鎮確定為創作基地和實習基地。2018年,成功舉辦了青春音樂學院,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專業青年在這裡創作實習,寫出了人生第一支歌。

這次節目,視頻和圖文同時直播。設有提問環節,網友還進行了交流互動。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