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香港不安定 家長多憂慮 大灣區前景可期 港生掀內地回流潮

2019-11-03
 跨境學童家長盼回流就讀 (記者石華攝)

跨境學童家長盼回流就讀 (記者石華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石華 深圳報道)對於深圳市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陳海源來說,這個學期顯得更加忙碌。近幾個月,不斷有香港學生家長輾轉來到學校,希望孩子能從香港插班到深圳就讀。「這些家長認為香港太亂,擔心孩子受到影響,而內地安定強大,選擇來到港人子弟學校,也是一種和平訴求。」陳校長說。據悉,由於需求太多,該校應香港有關方面邀請,近期將前往香港舉辦宣講會,讓更多港生家長了解學校及港生到深圳就讀的具體問題。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陳海源 (記者石華攝)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陳海源 (記者石華攝)

記者了解到,自香港暴亂以來,深圳很多中小學校尤其是與港生接軌的學校都陸續接到港生家長詢問,徵求轉到深圳讀書的可能性。同時,以前輔導雙非童赴港就讀的中介生意冷落,反而有家長希望中介能夠幫忙他們讓孩子到深圳讀書。更有一些港生家長為了方便港生到深圳讀書,萌生到深圳買房的想法。

一方面,內地學生「赴港熱」在降溫,另一方面,港生北上蔚然成風。記者與多位港生家長溝通時了解到其中的原因:除了香港的大環境讓人不放心,中國內地的迅速發展、就業機會增多、創業空間寬鬆,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提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北上求學。

「雙非」兒童盼迴流就讀 希望推港籍學童返回機制

深圳人李女士的女兒是一名「雙非」兒童,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每天五小時耗在路上。在孩子讀小學時曾經一度猶豫,是否轉回深圳就讀。跨境,從六七歲起就得披星戴月開始求學路;不跨境,私立學校的學費承受不起。

由於幼兒園三年都堅持了下來,李女士最後狠狠心讓孩子繼續留在香港念小學。不到7歲的女兒已習慣天天5點多起床,趕到學校上8點的早課。「去香港生孩子,說實話我現在很後悔,讓孩子在那邊讀書更後悔。

家住南山的肖女士有一女一子,女兒在深圳出生,在深圳讀書,兒子在香港出生,只好在香港就讀。別的家庭一般大的可以輔導小的做功課,但弟弟因為是用繁體中文和英文,姐姐完全幫不上手。

「香港小學一般下午4點放學後,都會有各種興趣班,但兒子要趕跨境校車參加不了,久而久之在香港也難以融入。肖女士曾不止一次希望將孩子轉回內地。

不少雙非家長想放棄香港身份讓孩子重返內地,但是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返回機制出台,他們希望能有相關機構推動此事。據了解,當初為了讓「雙非」孩子成功入讀香港學校,不少「雙非」家長在深圳報讀英語、粵語等港校適應班。

 跨境學童的求學路 (記者石華攝)

跨境學童的求學路 (記者石華攝)

羅湖一家中介機構專門輔導「雙非」孩子。該機構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業務不斷萎縮,不少「雙非」童有迴流的現象。「由於是跨學期,深圳本地的學位也緊張,關鍵是學籍不好辦理,迴流的趨勢是有,但成功的很少。

「雙區」吸引 港生家長立足長遠

「內地現在發展快,機遇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深圳社會主義現行示範區的提出,全世界都看好這裏,港人近水樓台,更應該主動融入」。香港沙田的王先生表示,隨着「雙區「概念的提出,大灣區城市、尤其是深圳再次受到港人的關注,王先生的女兒就在福田一所小學就讀。「在內地讀書可以認識到真實的內地,增強孩子的國家認同感,讓孩子不再對身份認同感到迷茫。

「過往對內地學校存在誤解,以為內地教育相對落後,校舍殘舊。但事實上,內地學位競爭激烈,教師水平和學生素質也高。」王先生告訴記者,如果孩子能多做功課,會發現內地升學選擇極多,很多在內地有業務的香港機構,對同時熟悉內地與香港的人才非常渴求,若擁有內地就學經驗,可以建立人脈,有助將來事業發展。

深港截然不同的教育體系是否對孩子讀書造成影響?王先生表示,兩地文化同宗同源,多接觸其他地方的學生,這對適應和拓展眼界均大有幫助。孩子北上求學的選擇會越來越多,既體現了國家對港生的關愛,其實也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據悉,雖然深圳學位緊張,但目前港籍學生在深圳還有多條途徑可以入學就讀。目前深圳有240多所民辦中小學校可招收港籍學生,港籍學生還可以就讀與香港教育接軌的2所港人子弟學校和9所開設「港籍學生班」的民辦學校。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的學生 (記者石華攝)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的學生 (記者石華攝)

寄望內地港式教學補齊中學短板 港人呼籲連貫式教育

上水的劉女士有兩個孩子,年紀大的讀中學,年紀小的正在小學階段。苦於今年香港的環境,想讓孩子來深就讀,在諮詢之後發現,小學階段雖然操作繁瑣,但還是有機會解決入學問題;而中學港生則因受困於內地學籍,只能讀價格昂貴的國際學校。

據了解,由政府承辦的內地港人子弟學校,目前只有小學,沒有中學。像劉女士這樣的問題不在少數,不少港人反應,未來希望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為香港學子提供更多「利好」。「希望政府能夠將小學、初中、高中完善,形成連貫式的教育。」

不少北上求學的港生告訴記者,在香港受媒體負面報道等影響,一度對內地產生不好的印象。但踏進校園,接觸社會,才發現真實的內地十分可愛,身邊的同學都非常優秀。他們也會向內地同學介紹香港發展歷史,大家有了更深了解,青年之間才能用思辨的態度去認知香港,認知內地。

據悉,除了中小學,有很多港生家長表示,未來希望孩子也能在內地讀大學,直至在大灣區就業。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