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雪秋風
泛黃黑暴動亂起因之一,是由於23年來,特區政府做錯做漏了不少事情,基層民眾怨氣不少,深層問題總體爆發。這個「港版顏色革命」,是早晚要來的,那就晚來不如早到。過去一年,充分暴露了境內外反對勢力要奪取香港的實質管治權的真實意圖,激發了愛國護港建設派的同仇敵愾,所以善良正直的,希望社會穩定發展的香港市民,「要感謝泛黃黑暴派」。因為通過他們生動的「表演」給了我們深刻的體會,取得了教訓,知道今後應該怎樣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到,要對香港各階層的價值觀念,進行縝密的思覺分析。
貧富懸殊做成嚴重的階級對立,全港現在已有共識,不用再多說。民生問題,通過經濟政策解決。本文專講香港的反對派。他們約占全港人口的65%。有三類反對派。一是「港獨勇武」。那是敵我矛盾的性質,要精准打擊,占大約5%。二是「和理非」群體,約占30%。那是善良正直的香港市民,屬人民內部矛盾,應以團結為目的,同時採取教育和施壓。三是「騎牆派」,約占30%,有「自覺的騎牆派」和「不自覺的騎牆派」。不論自覺不自覺,都要通過長期的說理(對不自覺的那一批)和鬥爭(對自覺的那一批),逼使他們不再投機。如果「自覺的騎牆派」滑向「港獨勇武」,那就沒辦法,搗亂的犯了法的,依法拘捕起訴判刑。要爭取「不自覺的騎牆派」回到「和理非」群體這邊來。部分潛伏在「和理非」群體裡面的「自覺的騎牆派」,社會各階層都有,包括在政府,建制和專業內部,特別是在教育、傳媒、宗教等意識形態領域裡面的,他們會長時期騎牆到底,一時之間改不了的。
特區政府和所謂「建制派」要承認錯誤,糾正錯誤,打出力挽狂瀾的五響炮,是爭取「和理非」脫離反對派的陣營,改為中立,甚至支持「愛國護港建設派」的唯一正確方法。換言之,對付反對派的策略, 是爭取「和理非」,分解「騎牆派」,打擊「港獨勇武」,要有長期打文宣戰和社交媒體戰的準備,要在全港範圍內開展全方位「思覺調整」的分析和行動。寄希望於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要採取群眾路線,擴大「愛國護港建設派」的陣營。有一段時期,有些人提出所謂大和解,那是混淆視聽。不作具體分析,不做具體行動,空言大和解,非但和解不了,反而持續分裂。這是辯證關係。
本人認為,特區政府當前的急務五響炮是:「國家安全法,奪回話語權,司法提速度,連接大灣區,教育再出發」。這是「愛國護港建設派」的民情民意所趨,呐喊之聲此起彼落,振耳欲聾。具體說起來,1.要從速實現23條立法,如果特區自己做不來,要主動呈請中央指示應怎樣做;2.要解決香港電台問題,不論是改組,私有化,取締或換人,一定要從速定出對策並予以落實;3.要加快處理積累起來的與泛黃黑暴有關的動亂犯罪案件,適時通報,強化市民和律政司的恒常溝通;4.要在防疫長期化和常態化的前提下,要儘快重開香港和大灣區之間的人流及交通往來;5.要改組教育局,適當處理「通識科」,從速檢討中小學的教育體制,檢討大學的運作模式。
近期有關教育的問題,成為全港聚焦的關注點,本文重點談與「教育再出發」有關的「騎牆派」問題。教育再出發是五大急務之一,是分解「騎牆派」的關鍵。「騎牆派」圍繞著國家民族立場問題的思維推理邏輯,由於立場曖昧,引發出很多奇談怪論。「鴉片戰爭是被清朝逼出來的貿易戰」,「日本侵華戰爭五十年對中國利多於弊」,這兩條洗腦問題,不是偶然的,有現實意義。前者引導人們想到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還有科技)戰和新冠病毒源頭甩鍋戰。後者引導人們想到當前的經濟(還有政治)攬炒對香港「利多於弊」。那是充分利用「騎牆派」的心理特點:表面上兩不相幫,各打五十大板,立場模糊,「政治中立」,問題要「兩邊都看」,通過語言藝術和理論包裝,讓「騎牆派」自我感覺良好,「超然獨立,靈魂清靈,人格美化」,推演各式各樣的奇談怪論,混淆歷史事實的正確認知。其深層原因,是「騎牆派」的價值認同,心底裡不怎麼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抗拒中國,老是覺得做中國人很彆扭。這是民心回歸的最大挑戰,是長期的問題,要耐心應對,循循善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騎牆派」一般都有「戀殖崇外」的情意結,對「去中國化」特別來勁。香港人一貫對歷史不感興趣, 但歷史觀是關於大是大非問題宏觀的基礎的價值判斷。「戀殖崇外」和「去中國化」是一個銅版的兩面。這個議題,值得香港人長期深入思考和商榷,不可迴避。要根據香港的殖民歷史進程和港人的身份意識構成這兩大特點,辯證地、冷靜地、不帶任何政治偏見地看待「戀殖崇外」和「去中國化」 問題。對「自覺的騎牆派」,要從他們的思想立場和觀點方法去深入分析。看他們拿什麼護照,是什麼國籍,老家從哪裡來,受過什麼教育,什麼家庭背景,什麼社會階層,事業發展過程,大概就可了解得比較清楚。一般香港人為了旅行方便,為了買一個政治保險,移了民再回來,那無可厚非。但在政府高層和富豪階級,在行政立法司法各關鍵部門,在地產金融民生各關鍵產業,還有在教育傳媒宗教各關鍵領域,那些主宰著香港政經命脈和塑造著香港價值觀念的,大約十萬人左右的關鍵領頭人物,他們所想所做,就十分關鍵。他們中間有哪些是「自覺的騎牆派」?對他們要有十分清晰的思覺分析,才能夠明白過去23年來,現在約占全港人口65%的「反對派」是怎樣逐漸形成的,才能夠對他們對症下藥,從而把實質的治港權掌握在「愛國護港建設派」的手裡,才能夠真正實行具有深遠巨大而長遠歷史意義的「一國兩制」。
今天有這個說法: 「一國兩制」是否成功,誰說了算?認為是香港人說是成功了才算數。然後推論說:香港人要的是真普選,基本法答應了的,你中央來了個「8.31」決定,設定了這個框架,香港人當然反對。從民主派到泛民派到泛黃黑暴,23年說來說去,就是他們「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裡面最後的一條:雙真普選。「騎牆派」最喜歡的,一直被反對勢力牽引著的,不就是要求普選整個立法會和普選特首?只有這樣才算是香港人認為的「成功的『一國兩制』」?因為要抗衡「極權、獨裁和一黨專政」,所以要反對中國,反對中共,甚至宣傳討厭中國人,反對修例把罪犯「送中」?必須嚴正指出,這是「騎牆派」為了爭取「和理非」,混淆視聽偷換概念的慣用伎倆,把民主選舉這個單一議題翻來覆去炒作23年,估計還會這樣繼續做下去。這個說法,故意把香港人說成是一個整體,就是要普選普選再普選,因此一切抗爭手段都有了依據。我們不要忘記:730萬港人其實是一個多元的,具有不同價值觀念的,大部分是追求穩定繁榮發展和美好生活的良好市民,只有極少數是持有敵對看法的人。我們固然不能單看那些人拿什麼護照,有沒有子女,有多少資產在海外,但更不能不看這些客觀事實。這樣才能夠對反對派陣營裡面的人做出一個全面的客觀的冷靜判斷。
香港實在有殖民遺產值得保留,香港157年殖民歷史時期的成功,其中就有我們港人自己的辛勞和貢獻,不完全是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 事實上,「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的根本邏輯起點,就是一種關於香港殖民歷史的辯證觀點,即肯定和繼承殖民遺產中的合理因素,批判和改造其中的不合理與不正當因素。如果徹底「去殖民化」,那就應當完全批判一切殖民遺產,搞「一國一制」。顯然,鄧小平和當年「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設計者正是採取了社會體制和歷史階段發展辯證互動的立場,而不是僵化的完全批判/絕對否定的立場。一國之下,兩制互動優化,不是五十年都一成不變。
自覺的「騎牆派」有他們自己的邏輯, 不遵循甚至有意或無意地違反傳統邏輯思維方式,作出預測、判斷和決策時往往採取一種既定的思維範式或行動方法。這類人物,一事當前,不問是非,先問親疏和利益;不問道理,先問態度和立場;不問事實,先問動機和派別。現在最喜歡明裡暗裡發表「反中」亂港言論的,特別是教育界,套用易中天的類似說法,主要是三種人:一種是烏賊,揣著明白裝糊塗,把水攪混,故意的;第二種是家犬,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很可愛;第三種是鯖魚,隨大流,為數最多,看熱鬧。烏賊是使壞的,家犬是忠誠的,鯖魚是跟潮的。例如,所謂「是否利大於弊」這種貌似客觀非黑即白的問法,作為一種史觀,非常過時。在清末民初,中國的現代化乃至共和革命,相當依賴日本。晚清新政改革、立憲派和共和派的思想形成、現代漢語的改造,都在日本得到催化,這是沒有人會否定的史實。本人留日多年,日本朋友眾多,是亦師亦徒。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日本是亦友亦敵。問題在於歷史從來都是利中有弊,弊中有利,利弊辯證相生。此所以正確的歷史知識和縝密的邏輯分析十分重要,對歷史事件在合理範圍內的學術詮析,有待歷史專修的大學生。近日沸沸揚揚的兩條問題,要求中學生回答必考,顯然過分,有誤導洗腦之嫌,令人生疑。我們要從「教育再出發」做起。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