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區代表林順潮倡設「醫療特區」 加快香港醫療融入灣區

2020-05-22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希瑪眼科集團主席林順潮出席全國兩會 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希瑪眼科集團主席林順潮出席全國兩會 受訪者供圖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在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希瑪眼科集團主席林順潮今年向大會提交了7份建議,除重點關注香港醫療界融入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公屋居民提供粵港澳大灣區置業補貼外,他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如何加速防疫醫療戰略物資與技術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網絡醫療發展;未來醫改路向等都提出了獨到的建議,同時他還建議通過「互聯網+健康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決戰,發揮新型智慧健康醫療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

林順潮指出,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內發展中仍面臨不少挑戰和障礙,包括內地醫療體制的諸多限制、兩地醫療制度文化的差異和跨境醫療資源的流動障礙等。他建議,推動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內發展的資源互補和協同,鼓勵香港醫療界將優質的醫療資源輻射大灣區內。

具體包括完善香港醫療人才在大灣區內的執業准入機制,簡化醫生執業註冊程序、完善香港醫療機構在大灣區內的准入機制,簡化審批流程。可以在大灣區內試行允許香港醫生直接取得多個與香港資格相同資格證書的政策,放寬多點執業的限制,以促進急需醫療人才醫院的有效分配。另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統一註冊,允許醫生首次向政府註冊後,只需在大灣區各城市備案,並在醫院認可的前提下便可在大灣區內自由執業。同時,適當延長執業證有效期,節省政府行為資源,進一步發揮香港醫療人才優勢。

由於香港人口老齡化、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香港公營醫療體系也承擔著較大的壓力,通過鼓勵香港市民共享大灣區醫療服務,將有助香港緩解本地醫療服務壓力。林順潮建議,完善香港跨境支付醫療費用制度。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和市民電子健康卡,實現大灣區內醫療健康信息一體化,打造互聯網醫療示範區。在大灣區內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市大力發展養老產業,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目前,16 項惠港措施已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但對於一些重大疾病急診患者來說仍有很多限制,無法及時治療。因此,林順潮建議可建設「醫療特區」,比如在深圳設立大灣區醫療特區,建立醫療特區制度和綠色通道,使用已適用於香港的藥物、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和大型醫用設備。鼓勵香港醫療界及全球優質醫療資源的入駐,並在大灣區內聚集,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以滿足大灣區以至更大範圍的病人能獲能更多的治療選擇。

責任編輯:Iris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