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特殊之年的兩會,習近平為何先提「人民」?

2020-05-24

【文匯網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5月22日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與代表交流並作發言。這是他今年兩會首次到團組。

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成為「時政熱詞」的特殊之年,習近平的發言主題卻並非這些年度「特別任務」,而是一個指向當前所有問題之「本源」的詞彙——「人民」。在官媒播發的2000餘字消息稿中,「人民」出現28次。

今年兩會,習近平首次到團組的發言,為何先提「人民」?

「人民」,是特殊之年特殊兩會的邏輯重心。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談到他對一位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所講的話印象深刻。這位代表說,湖北一位8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身邊10來個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幾十天,終於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什麼叫人民至上?這麼多人圍着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習近平說。

今年兩會,有一項特殊安排,猶顯「人民」的分量。當最高權力機關和政治協商機構年度政治會議開幕時,均有一個環節——與會人員全體起立,為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1分鐘。在這裏,「人民」既是表達尊重的主體,又是被尊重的對象。

「人民」,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角。穩就業保民生居於報告突出位置,僅「就業」一詞就出現39次,這在歷史上可能是首次。突出「人民」,意味着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

兩會中的「人民」印跡,也在印證着「從人出發,以人為依歸」的邏輯。

「人民」,是特殊之年中國抗疫的價值標尺。

習近平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國範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被認為是中國面對疫情衝擊始終秉持的價值標尺,不惜代價救治患者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從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到快速擴充收治床位、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從加強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到保障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習近平部署中國盡最大努力救治每位患者,保障更廣泛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中國各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相關資金145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重要一項就在於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截至4月6日,所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在中國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疫情暴發以來已治癒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體現在尊重全社會的抗疫努力。習近平認為,自覺配合疫情防控的廣泛人群「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他讚歎並感謝「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的武漢人民。

以人為「價值標尺」,在保障「最大多數」和「每一個人」這兩個維度上追求統一,顯示了抗擊疫情的中國態度。

「人民」,是特殊之年中國發展的着力導向。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際遭遇新冠疫情突襲,凸顯2020年之「特殊」。面對特殊之年,民之所需仍是習近平在作出決策部署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時的重要發力點。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他要求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清晰表明中國不讓任何一個貧困人口通過統計數字「被小康」的決心;在內蒙古團,他要求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只能用來為民謀利」。

在全國兩會前夕多次考察中,他着眼不同角度、針對具體問題強調保護民利。在浙江,他要求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在陝西,他提出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在山西,他要求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的實踐,正成為習近平這句話的最新註腳。

「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習近平今年兩會首次到團組,再次清晰詮釋他心中的「人民至上」。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