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中國慈善事業最高獎——「中華慈善獎」(2006年度)19日在京揭曉。
此前,「中華慈善獎」公佈了候選名單,引人注目的是,在「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提名人選中,出現了「交大黨員」、「平安女士」、「我想」、「順其自然」等匿名愛心團體和人士的名字。
專家稱,匿名愛心團體和人士入圍中國慈善最高獎,不僅代表著中國政府對待慈善事業的態度,更代表著慈善事業發展的一種趨勢。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透露,中國2006年共募集到慈善捐款約100億元,其中通過政府渠道募集到的只有35億元,其餘為各類慈善組織募集。
連續10年捐款21萬元
綿綿愛心,匿名傳遞
前段時間,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仲器在忙著找一個人——「交大黨員」。這個捐款人跟老馬打交道近十年,但是男是女,是高是矮,老馬始終不知道。
從1996年8月開始,「交大黨員」多次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有時隔一個月就郵寄一次,有時隔三個月,捐款數額少則兩三百元,多則兩三千元,匯款的郵局各不相同。10年來,來自他的一筆筆神秘捐款,累計達21萬元。
為找到「交大黨員」,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上海交通大學花了不少心思。學校曾派工作人員深入各個院系「明察暗訪」,在校園網上張貼「尋人啟事」,都未能如願。
2006年1月,「交大黨員」獲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慈善之星」特別獎;2007年1月,獲「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然而,每一次頒獎禮的鎂光燈下,「交大黨員」必定缺席。
與此類似的,還有寧波的匿名愛心人士「順其自然」。7年來,「順其自然」已累計捐款117萬元,2006年夏,遭颱風襲擊的幾個災區先後收到「順其自然」捐款21萬元!如今在寧波,幾乎每次媒體報道有人需要幫助時,就會有人以「順順」、「其然」等名字捐款。去年向寧波慈善總會捐款的個人中,隱名捐款的有50餘人,共捐70餘萬元。
「愛心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教育。」寧波市慈善總會會長項秉炎說。上海市政協在調研中發現,至去年2月,上海註冊登記的慈善公益組織已有754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救助中的空缺。
「和官方慈善機構相比,這種自下而上的『草根慈善組織』更具有貼近性。」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張宇蓮坦言,草根慈善的發起者是普通人,受助人更明確,效果也更直接。
近九成愛心源於被動
捐贈機制,尚需完善
「草根慈善的興起,說明慈善事業發展趨勢良好,但並不意味著就會一帆風順,愛心匿名就能說明一些問題。」清華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所所長鄧國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21歲的大學生小楊想從1500元獎學金中拿出一半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可是問遍身邊朋友,都沒有個人捐贈經歷。無奈之下他打114查詢,最終找到一家捐助中心,倒了幾趟車,找到捐助站,但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捐款目前還不能確定具體受贈對象,只能回家等通知。
捐款方式不夠便利,對錢物的最終用途不瞭解,還有慈善捐贈稅收抵扣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著人們的捐款熱情。
根據我國目前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個人向慈善公益組織的捐贈,沒有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扣除。
但因申請免稅的手續過於繁瑣,不少人選擇了放棄。王先生曾捐款500元,卻為申請幾十元的個稅減免經歷了修改工資扣稅額、向稅務部門提交「稅務明細申報表」、到銀行送「保稅收繳書」、等待單位財務處重新做賬恢復工資明細等複雜手續,前後花了近兩個月。
日前,央視就大眾的慈善意識做了調查,結果顯示,79%的被調查者會以一年一次以上的頻率參加慈善活動,但88%的人獻愛心是被動的。
加強引導暢通渠道
依靠公眾,善舉持久
「做好慈善事業不僅要依靠公眾的愛心,更需要暢通的渠道和良好的服務。」王振耀說。
「要讓草根慈善和草根慈善組織發展壯大,理順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很重要。」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彭善民認為,政府部門對慈善公益組織的指導、服務和監督還不到位,兩者之間缺乏統籌協調。由於信息不暢,負有政府救濟職責的部門之間和社會各慈善公益組織之間各自為政,資源不能共享,增加了管理成本。
鄧國勝告訴記者,在美國,民眾10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贈,佔到了慈善籌款總額的70%;在香港,慈善組織世界宣明會的籌款總額中,個人捐贈也佔到了60%。他建議,政府應加大引導和培育民間慈善組織的力度,可以設立基金,專門用於資助或採購民間慈善組織的服務,同時制定措施,特別是勸募資格與減免稅問題,通過加強民間慈善組織評估體制建設來引導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