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北京殘聯統計,去年就業的殘疾人大約有5萬多人,而全市共有殘疾人近百萬。成鋼攝
北京實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已有13年。用人單位如未能完成,則需繳納一定數額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但由於監管存有漏洞,使得殘保金在收繳和使用過程中遭遇現實難題。
企業為逃避僱用殘疾職工,採取「租用」殘疾證和假僱用殘疾員工等措施,曾一度使得一張殘疾證在網上叫賣數千元。
而殘聯在使用殘保金時,也存在不透明和用途不明晰等體制問題,最終使得殘疾人就業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今年初,北京市出台相關規定,規範殘保金的使用,要求專款專用,旨在使該項體制能更有效地解決殘疾人就業。
最近,李成水突然成了眾多企業高管的獵取對象。
「還不用幹活,白養著我。」3月12日,北京豐台區西羅園社區,這位因車禍失去半條腿的殘疾人說,自己之所以成為「香餑餑」,是因為他手裡那張殘疾證。
李成水說,以前企業直接「買賣」殘疾證,每用一次最多可拿到2000元,現在變成了「假僱用」。
「企業這樣做是為了逃交殘保金。」3月16日,石景山地稅局一位工作人員說,此現象背後,是北京市長期存在的殘保金收繳和使用的管理漏洞。
北京從1994年起,對企事業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作出規定,要求安排人數不少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7%,否則單位需要按照差額人數向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但企業為了免交殘保金,便私下借用、買賣殘疾人證或者「假僱用」殘疾人;與此相對,關於殘保金使用範圍也一直是各方爭議的焦點。
今年初,北京市出台相關規定,規範殘保金的使用,要求專款專用,不能再用於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自身的經費開支。
一張證叫賣數千元
金平說,殘疾人都知道手裡的證值錢,要價也越來越高,借證起碼在800塊以上,多的可到幾千元。
「買賣殘疾人證很普遍。」3月12日,李成水介紹說,像他這樣曾經把殘疾證借給別人用的有很多,「還有的人直接在網上公開叫賣」。
殘疾人金平(化名)也證實了李成水的說法,金平在一家外資企業做財務工作,她自己就多次幫企業買過殘疾人證。
在李成水等殘疾人看來,原本只是享受坐車半票等福利的殘疾證,能成為用人單位爭搶的緊俏商品,這和一項規定的未嚴格執行有著密切關係。
1994年6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不能按照規定安置殘疾人的企業需要按照差額繳納殘保金,金額以市統計局公佈的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0%為計算標準。
事實上,很多企業既沒有足額安置殘疾人也不繳納殘保金,每遇檢查審核,就臨時「租用」殘疾證,這樣就形成了私下買賣殘疾證的情況。
「還有很多企業明著不繳。」3月13日,北京市殘聯教育就業部劉丹說,一些收繳阻力大的企業,一拖就是好幾年。
為了改變「徵收難」,2005年,北京市殘聯決定,從次年開始,殘聯將殘保金徵收托管給地稅部門。
消息甫出,殘疾證市場立時火熱。
「再不交就可能影響企業資質審核。」3月3日晚,殘疾人金平介紹,就是為了應付地稅代收制度,更多的企業開始買證。
據金平介紹,「要想逃過高額的殘保金,關鍵就是弄到張殘疾證了。」
「殘疾證是賣方市場,自然就熱起來了。」金平介紹,到了2006年6月,北京市區都不好找了。
「去年,有街道辦、居委會公開賣證的,他們借用殘疾人證,到附近大用人單位推銷。」金平說,對此,大多數殘疾人是知道的,借用的好處費有可能雙方分成。
「買證的風險是很大的,出了事也很麻煩。」3月13日,金平解釋其中的風險存在於買賣雙方,一是沒有簽定相關合同,也沒有交納殘疾人的「五險一金」,殘聯下屬的服務中心完全可以查出來;二是企業涉嫌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
「假僱用」盛行
假僱用,是找幾名殘疾人,簽訂勞務合同,但不讓他們上班,每月按照北京最低工資給他們六、七百塊錢,再交200元保險。
「去年出現過一個證賣給了兩家以上單位。」金平介紹,因為殘疾證號公佈在網上,審核的時候會在網上記錄,曾多有企業被查出來重複使用,借用的證件也被扣留。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殘保金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起來,買賣殘疾證的消息逐漸淡去,而「假僱用」制卻風行起來。
「『假僱用』,就是廉價養幾個殘疾人。」3月14日,豐台區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介紹,如果協商好的話,可以不給工資,只交保險,也能有一套完整的勞動合同。
「相比買證,這種辦法花費要多些,但比繳納保障金還是省多了。」這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僱用一名殘疾人年花費不過萬元,而按照2006年的標準,缺少每名殘疾人需交納殘保金17008元。
「我們也聽說有這種情況。」3月13日,北京市殘聯劉丹解釋說,對部分企業的「合法避稅」,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但已經在細化有關規定。
「假僱用實質上是鑽了政策空子,還侵犯了殘疾人的就業權利。」在北京市殘聯教育就業部主任王國鋒看來,《辦法》相關規定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促進殘疾人就業,而非收取保障金,下一步,準備專門組織清查假僱用。
殘保金用途之爭
殘保金用於殘疾人「就業機構」的人員經費、公務經費、業務經費和其他經費,備受爭議。
在北京市殘聯教育就業部劉丹看來,在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阻力,原因在於一些用人單位對政策的「不知道或不理解」。
「錢交給誰了,誰用了,我們並不清楚。」3月8日,朝陽區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部主管王星說,用人單位普遍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有抵制情緒,不滿還在於「看不到交錢的效果」。
1994年,北京開始實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由區縣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所負責直接審核、徵收,殘保金的徵收和使用都歸殘聯。
平谷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許健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樣的管理方法並不合適。
除了對征管方式有質疑,外界對殘保金的用途也有爭議。
按照《辦法》規定,殘保金除用於補貼殘疾人待業期間基本生活費用、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支出外,還用於殘疾人「就業機構」的人員經費、公務經費、業務經費和其他經費。
「我們並沒有獲得相應的補貼。」3月9日,在紅丹丹教育文化中心,志願者張躍武翻譯聾啞殘疾人的手語說,這些殘疾人們也並不知道殘保金用到了哪裡?
「目前直接補貼還只能滿足一些特別困難的殘疾人。」3月13日,北京殘聯劉丹解釋說。
去年3月,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趙春鸞理事長表示,共有10萬多名殘疾人受益,殘聯提供的數據是,北京市目前共有各類殘疾人共計99.9萬。
殘保金專款專用
劉丹說,殘保金不再承擔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的經費開支。服務機構的經費全部由財政撥款。
正是對殘保金用途的質疑,直接影響了其徵收。
「殘聯以前根本收不上來,我們區一年才能收200多萬。」3月16日,石景山地稅局工作人員說,從去年到現在,累計徵收了近3000萬,是殘聯每年徵收數額的12倍。
石景山地稅局提供的說法是,北京全市徵收平均增長也在10倍以上,殘聯介紹說,繳納的單位由原來的3萬個也增加到了30萬個。」
根據殘聯統計,1994年到2005年,共累計徵收殘疾人保障金7.5億元,照此推算,北京市去年全年徵收的殘保金應在7億元以上。
「現在對殘保金的支配,由財政部說了算。」3月13日,北京市殘聯有關工作人員介紹。
「因為殘保金的使用,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有很多人不瞭解,所以我們拚命趕出了目前這個暫行的使用辦法。」劉丹說。
2007年2月25日,《北京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獲得批復實施。按照新的管理使用辦法,殘保金的使用範圍擴大到9個方面。
「殘保金已經不再承擔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的經費開支了。」劉丹說,之後,服務機構的經費全部由財政撥款。
建庇護工廠促就業
只有通過康復培訓,讓殘疾人真正融入社會,並讓用人單位瞭解到,殘疾人確實能把工作做得很好,才能根本上解決殘疾人就業的問題。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實質上是一種罰金,是強迫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3月13日,王國鋒說,根據北京殘聯統計,1994年至2005年,全市累計安置殘疾人就業達4萬人次,去年調查的數據,實現就業的殘疾人大約有5萬多人。
「但是,比起近百萬的殘疾人,殘疾人就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3月13日,北京殘聯教育就業部劉丹說,僅僅靠殘保金的使用,解決殘疾人就業,還面臨很多問題。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主要用於跟殘疾人就業直接相關的服務,包括殘疾人就業培訓。劉丹介紹,但是,殘聯目前也只是接收那些有工作願望的殘疾人,進行培訓。
「那種就願意在家吃低保的,我們也沒辦法。」劉丹說,這樣的殘疾人並不在少數。
「殘疾人大多數是有勞動能力的,比起身體健康來,影響他們就業的,更多的是精神健康的問題。」3月9日,從事近十年殘疾人民間教育幫扶的鄭曉潔說。
據鄭曉潔介紹,殘疾人很多,從一出生就遭到了社會各種歧視,心理上的創傷很深,也很自閉,他們對社會規則不懂,自然不會去遵守,到單位以後,也不能遵守單位紀律。
這導致用人單位寧願交高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不願意僱用殘疾人。
「以前很多大學、機關還有工廠都有殘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收發文件、燒鍋爐,還有些技術活兒。」3月9日,紅丹丹教育文化中心的殘疾人手語老師張躍武說,現在這些地方都沒見過殘疾人了。
「國家不光應該出台就業比例,還應該有更詳細的規定,包括殘疾人具備了什麼條件,可以到哪些單位就業,哪些單位又必須接收。」擔任殘疾人志願者多年的張躍武說。
「我們也準備使用殘保金,像香港一樣建立一些『庇護工廠』,給殘疾人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外,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在工作勞動中相互交流的空間,使他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3月13日,劉丹說,北京現在還有3.2萬名不能進入競爭性就業崗位的智力殘疾人和穩定期精神殘疾人,殘保金可以用於組織這些就業困難的殘疾人開展職業康復勞動費用補貼,使他們增加就業機會。
|